【讀者觀察室|電影】《此後》從此之後 我們都會更勇敢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小林村,餘生者僅47人;人文電影導演陳文彬於災後三年進入小林村拍攝紀錄片《此後》,記錄餘生者該如何繼續向前走,勇敢面對未來。何謂從此之後? 「我們都是被逝者留下的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小林村,餘生者僅47人;人文電影導演陳文彬於災後三年進入小林村拍攝紀錄片《此後》,記錄餘生者該如何繼續向前走,勇敢面對未來。何謂從此之後? 「我們都是被逝者留下的
露天播映阿嬤的紀錄片, 陪伴她們療癒創傷淬煉精神歷程,「阿嬤家之夜 – SHE│思想起」(10/22,臺北中山堂廣場)。
一個人穿過微光前行 一種影像 真實記錄重生之後 那是在進入《小日子》工作前的那段時期, 跟隨陳文彬導演進到高雄甲仙小林村其中一個安置區——五里埔拍攝紀錄片。一晃眼, 現在距離八八風災已過了七年,《此後
從一萬英呎空中進行大場景的土地紀錄 一種工作角度 平地上看不見的家園 從事空中攝影 20 年,它給我帶來的觸動,在心理層面影響比較大,讓我對很多事情看得比較開。因為飛上去時的視野實在太寬廣了,用這樣的
用影像穿越看不見的國度 一種影像 旅行之外的真實 為了拍攝紀錄片,他自製了一台小飛機,彷彿扮演著科幻電影裡的外星人,搭乘宛如「太空船」的飛行器,一路從法國航向非洲大陸的中心──蘇丹,第一手接觸、深入探
金門海岸劇變看不到古生物鱟出沒 一種影像 紀錄商業開發衝擊環境生態 2008 年暑假,某一天深夜,家中電話鈴聲響起,另一頭傳來全然陌生的說話聲,素未謀面的金門人,急切地傳達希望我能過去紀錄鱟的影像,而
聊聊天 自由無框架的有機創作 撰文=葉思吟 攝影=莊騰傑、TIDF提供 林木材(圖右) 大學成立電影社,23歲立志成為影評人,遊走世界各地大小影展,現任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策展人,著有《景框之外
紀錄片百種想像挑戰視野 一個新視角 看見真實又奇幻的世界 說起觀賞紀錄片,總令人感覺必要,卻又難免擔心劇情是否過於煩悶,在看與不看之間徘徊游移。 對觀眾而言,紀錄片是一個認識他人世界的好媒介,「凝視」
學運紀錄片長期詮釋權爭奪戰的開打 一種影像 匯聚力量的集體創作 學運紀錄片的發起,開始於「有些事情現在不做就來不及」的急迫感。當初與紀錄片工會現任理事長李惠仁、理事蔡崇隆討論,大家有個共識,便是要將能
撰文=膝關節 曾任報社記者、電影公司公關,現任威秀影城公關經理。 專欄散見雅虎電影、《The Big Issue》《CUE》電影雜誌等。 楊力州導演的紀錄片,向來「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