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芳│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
假如你豎起耳朵仔細聆聽,你當發現,對岸音樂人在相對壓抑、困乏的環境之下,早已做出了許多境界遠遠超過台灣同行的傑作。何不把目光轉往另一個方向,看看那些巨型舞台燈探照範圍之外的中國土地,陸續冒出來的奇花異草?
假如你豎起耳朵仔細聆聽,你當發現,對岸音樂人在相對壓抑、困乏的環境之下,早已做出了許多境界遠遠超過台灣同行的傑作。何不把目光轉往另一個方向,看看那些巨型舞台燈探照範圍之外的中國土地,陸續冒出來的奇花異草?
事隔十三年,趙詠華出版新專輯《簡單的幸福》,來我的廣播節目受訪。正式錄音之前,麥克風還沒打開,她問我:你最喜歡新專輯哪首歌?我毫不猶豫地說:「天堂」,唱得真真好。她微笑,彷彿自己也明白。
我不知道現在動輒以「文青」自詡的、搞音樂的年輕人到底還讀不讀詩(其實我更想問的是:他們到底還讀不讀書)。時新的作品我聽得不少:玩團的也好,自彈自唱的也好,恕我直言,歌詞多半乏善可陳、滿篇濫調,語言質地毫不講究。且不提情節、 佈局、意象、語感這些高調,就連起碼的通順,都往往欠奉。
唱片也和集郵一樣,有「變體」、「錯體」。那些一時失誤把圖樣印反、字樣打錯,或者因應特殊條件只發行了極少量的特殊版郵票,在同好圈子裡是最搶手的珍品。唱片的世界也有「變體」和「錯體」,有些確實是一時不察,有些卻是出於無奈,不得不「變」。
「小清新」之風自然不始自陳綺貞,甚至不始於 1970 年代中晚期興盛於大專院校的「校園民歌」(「民歌」風潮恐怕是台灣歌史空前絕後的,「小清新」爆炸式密集大量出現的時代)。考其前世,恐怕還是得從「神祕女郎」洪小喬說起。
忘了在哪裡讀到一段話:青春期聽的音樂會影響你一輩子。重點從來不在你是否在對的年紀趕上了客觀上足以稱為某領域的「黃金時代」,這件事應該反過來說:在你人生的「黃金時代」,眼見耳聞的一切,皆發散著黃金色的啟蒙的光暈。
Live house 和戶外音樂節之類演出看得多了,總會歸納出一些方便的通則。
嘎荔兒推薦 出生彰化,政治系畢業,做過電影行銷企劃,賣過唱片。 現在是圖書館管理員,私人時間經營音樂部落格。 獨立民謠最珍貴的是自彈自唱的詞曲創作,最難得的是耐心,需要經驗的累積和時間的
有自覺、有能力在「積澱教養」之餘仍然「不脫野氣」的歌者少之又少,老周是其中最值得期待的。
一個音樂祭 現場演出與電影串接 口述、攝影=王銘 當過雜誌編輯、開過Live house。創辦「地球的聲音」活動籌辦公司。 希望把環境、動保、弱勢等社會議題變成有共同記憶的活動。 文字整理=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