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的鍋子|飯後來碗甜湯一天才算得上完整
也許是四季如夏的天氣讓臺南人對於甜湯格外癡迷吧,飯後或是午後不自覺就會想要來一碗冰涼香甜的滋味沖去暑氣,搬來臺南七年了,也許本身對於甜度的接受度還跟不上在地人的程度,但飯後來碗甜湯或甜飲早已成為習慣,這樣的一天也才能稱上完整。
也許是四季如夏的天氣讓臺南人對於甜湯格外癡迷吧,飯後或是午後不自覺就會想要來一碗冰涼香甜的滋味沖去暑氣,搬來臺南七年了,也許本身對於甜度的接受度還跟不上在地人的程度,但飯後來碗甜湯或甜飲早已成為習慣,這樣的一天也才能稱上完整。
位在祕魯首都利馬的「LA 73」 是少數我會想再回去吃的餐廳。並不是他有多好吃,也不是裝潢有多華麗。或許就是一個親近的感覺,想回家的感覺。就像哥倫比亞的 「Sant Jus
若要說到餐飲趨勢,以「現代祕魯菜」的發展來看,祕魯絕對走在潮流尖端。甚至在獨特的食材與口味上已漸漸「滲透」進歐美的飲食習慣裡。 El Mercado (市集),跟許多知名
平民美食一定只能是路邊攤或隱身菜市場裡?甚至必須冒著拉肚子的風險才能品嘗?很多旅人將這種論調奉為圭臬,彷彿越是這樣吃,越能突顯自己吃得「在地化」?然而在南美洲一路走一路吃,
藉由飲食習慣可以認識地方的文化與生活,不論精緻料理或庶民美食。很多人以為我和亨利對於吃的興趣只在跑餐廳跑市場,因為這是最好入門的部分。其實我們還有很大部分的時間是在研究各個地區的特殊食材
在南美洲移動,最期待的就是能夠吃到當地美食,認識在地飲食文化,這也是「移動的鍋子」最重要的目標。如果能再學得一手南美家常料理就更好不過了!所以只要逮到機會,我都會跟當地的朋友問問這道菜怎
來到南美洲,除了在地的傳統料理外,我一直在尋找具有現代新意的餐廳,試圖建構更完整的南美美食地圖。對於大多數人都十分陌生的哥倫比亞,就我的觀察,當地一般大眾的飲食習慣依舊維持以傳統料理方法
儘管擁有豐厚的天然資源,哥倫比亞苦於國內的政治內戰問題,經濟上始終未見起色。當巴士駛出首都 Bogotá 之外,貧民窟與崎嶇不平的道路比比皆是。每次要搭夜車轉換城市的時候,心中總是為了顛
喜歡喝咖啡或是咖啡業界人士肯定對哥倫比亞的咖啡不陌生。然而實地和哥倫比亞人聊咖啡,最常得到回應卻是: 「對啊,哥倫比亞明明是咖啡產地,但大部份的人幾乎都只喝三合一咖啡。」 是啊!我在哥倫比亞繞了一圈,
在首都 Bogotá (波哥大)和我們當志工的小鎮 Ibague (依瓦格)都有當地朋友帶我們東吃西吃,甚至邀請我們到家裡做客,真切體驗了哥倫比亞的家常菜。 在哥倫比亞的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