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濃水蓮│在山間水田學習感恩知足 是水蓮教我的道理
起初,美濃只有兩三戶水蓮農,沒有前輩,所有問題都得自己解決,好在水蓮屬於短期作物, 全年皆可種植,大約兩到三個月便能採收, 先生總一派輕鬆地說:「種不好沒關係,擦乾眼淚,兩三個月後又是一條好漢。」也許就是這樣的豁達心態,每每遇到問題他都能用柔軟的方式化解。
起初,美濃只有兩三戶水蓮農,沒有前輩,所有問題都得自己解決,好在水蓮屬於短期作物, 全年皆可種植,大約兩到三個月便能採收, 先生總一派輕鬆地說:「種不好沒關係,擦乾眼淚,兩三個月後又是一條好漢。」也許就是這樣的豁達心態,每每遇到問題他都能用柔軟的方式化解。
鳳兒與林生祥緣厚,越配鳳兒嫁至美濃,適逢當地開辦全臺第一所外配中文學校,兩人從此認識,交工樂隊時期專輯《菊花夜行軍》其中一首〈日久他鄉是故鄉〉請她來獻聲,林生祥每次去吃河粉,總調侃:「妳有沒有練習啊?」後來演唱會回鄉美濃場就請鳳兒本人上臺演唱。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美濃激發創作靈感 口述=黃瑋傑 大學體育系畢業後,回到阿公阿嬤家鄉尋根。之後轉向學習攝製紀錄片,投身「樂生」、「反美麗灣」等社會運動,並在花蓮開了間小店傳遞理念。現正全省巡迴演唱,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美濃閒適生活實踐 口述=葉子、Woody 熱愛閱讀、攝影、寫作,曾探訪臺灣各地有機茶農,期待創設空間分享故事,逐步實踐「自己的麵包自己做」,在簡約生活中展現多元價值。 撰文=葉思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美濃手作素材集散地 口述=林曉鳳 都市女孩隻身進駐農村,與人為善的性格,在地廣結人緣。經常奔波兩岸三地的大小市集擺攤,想要傳遞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 撰文=葉思吟 攝影=陳志華
另一種地方生活提案 美濃濃情俯拾即是 撰文=葉思吟 攝影=陳志華 「果然紅」與自然為伍的鄉野學堂 羅元鴻與蔡佳蓉夫婦返鄉約莫十年,創辦「果然紅」鄉野學堂,致力推廣農村教育,採取友善土地耕種法,藉由生動
Cover story 017 Farmers’ Home Cuisine 藝術家農夫種的有機木瓜 ┃果然紅鄉野食堂┃ 一開始想轉換跑道有返鄉念頭時,其實只想要幫父母賣賣木瓜就好。沒想到父親突然過
口述=謝基煌 父母皆為美濃客家人,自小在外地成長與工作,成為每年返鄉過年的外地人。國小老師的身分,加上對於攝影的興趣,不但藉由影像記錄生活點滴,更帶領孩子們進入攝影的世界,並以《我還有熱
一種鄉愁 高雄美濃的在地力量 撰文=鄭曉雯 資深文字女工。喜愛閱讀與烹飪,迷戀土地裡有時間氣味的 老空間與小人物。希望有生之年能記錄不凋零的文化生活。 圖片提供=山下民謠有限公司 定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