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有農|以溫柔串起人與土地 讓農業成為一種全新生活方式
臺北市產業發展局督促在地農村及休閒農業業者,共同組成的臺北市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近年來設計出許多有趣的農遊遊程,讓民眾在都市裡也能感受田園假期的休閒,透過農作採果、品嚐在地農產美食,串起民眾與土地的情感記憶,體驗山城美好。
臺北市產業發展局督促在地農村及休閒農業業者,共同組成的臺北市休閒農業發展協會,近年來設計出許多有趣的農遊遊程,讓民眾在都市裡也能感受田園假期的休閒,透過農作採果、品嚐在地農產美食,串起民眾與土地的情感記憶,體驗山城美好。
在臺北西區我最喜歡兩種鍋正好和移民聚落有關,一是國府來臺後的北方口味「酸菜白肉鍋」,一則是更早期的南方料理「沙鍋魚頭」。咱們中午一鍋外省老爺子、一鍋晚上臺客拼酒,兩鍋吃個酒足飯飽恰恰好。
蒸騰的煙氣伴著濃濃豆香,「白水豆花」堅持每天現做的豆花在永康街廓飄香。這般簡單的日常對主理人成益來說並非理所當然,他多年前辭去十多年的媒體工作,回到家鄉臺東開餐廳,希冀打造一間自己喜歡的店,但因營收不理想與店面租賃問題,現實因素如重拳狠擊成益的創業夢。
以前把自己做好就沒事了,養育小孩卻不一樣,照顧孩子是當情緒浮現時就要學著內化排解,這幾年讓我更學會怎麼觀察自己,先體會自己的變化,才能不影響到孩子。
大家都說臺北充滿機會,但當你一無所有地上來,你只是得到一張入場券;事情是當你做好準備的時候,才會發覺並有選擇的餘裕。
我們很常一直去強調臺北女生在都會生活裡那種表象的偽裝,為了在這裡存活而為自己營造的形象,但卻忘記這些女生,無論從哪裡來,她們的核心都還是那個溫暖體貼的鄰家女孩
臺北一直讓我感到驚奇,但大家想到變化快、科技感就會認定一個城市很冷漠或者充滿稜稜角角,可是我心中的臺北始終有著它混亂之處,而那混亂是特別吸引我的地方。
Ruby 是坪林茶農二代,從小就在茶園和茶廠長大,興趣所在原先是室內設計,曾長時間在海外的大城市工作,但處在所有呈現結果都追求氣派奢華高端的環境,惜物是不存在的事情,心裡的茫然和疑惑反而從細微處裡滋長,最終她還是選擇回到臺灣,與哥哥討論後,決定創立以茶為出發的品牌。
我是臺北人,大學唸實踐服裝系,因為學校離家實在太遠,於是經歷一場家庭革命後,終於如願在外租屋,從窮學生到現在自己接案創業,租屋生活已經九年了,市面上大大小小的房型幾乎都住過,甚至曾經租到鬼屋,但每一次的搬家都是一次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知道自己喜歡又不喜歡什麼,離理想生活又可以再近一點。
跟著生活的節奏按下快門,當回頭翻看,這些未經安排的畫面就是真實生活最生動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