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騏│在音樂和愛情面前 我們都一樣

從小到大,我的氣質一直很中性,沒有特別外顯的蛛絲馬跡,所以電視上看到的霸凌故事, 從來不曾發生。高中時還曾有過一位女友,我跟女生可以成為很好的閨蜜,也能自在相處, 但是身體很誠實地告訴我差別,那是我第一次對性向有了不同的解釋。

林奕華 × 陳建騏|少即是多的創作之道

小清新、小確幸,常被認為是臺灣新世代的文化符號,但「小」字當頭的文化與生活氣息,是否亦即格局變小,視野變窄?如何在網路和自媒體盛行的時代,有所自覺?本期聊聊天邀請在臺灣時間幾乎多達三分之一,經常跟臺灣年輕世代演員合作的舞台劇導演林奕華,及長期合作的臺灣音樂「小」教父陳建騏,一起從創作的經驗中,談談何以「少即是多,小也是大」?並提出對臺灣新世代的觀察。

魏如萱 × 陳建騏|臺北是O型人 隨和又好相處

我很喜歡臺北的多樣性,感覺什麼都可能自然發生,臺北也是個包容力很強的城市。和最常去的香港比較,香港生活步調很快、很多高樓、百貨公司、商店,整個城市很像超級大商城。臺北也有101 大樓、有商業區。但是這幾年臺北巷弄裡開始有些小店出現,當某條巷子裡出現一家有特色的小店,生意做得還不錯,可能過一陣子,旁邊也就跟著開了另一家小店,這條巷子的面貌就會被改變,進而帶動隔壁巷子,然後整個街區巷弄的生活感也跟著變得不一樣。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