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時的冥想指南
「 不為追求高深的人生哲理,純粹希望日子過得清爽舒適。」
「 不為追求高深的人生哲理,純粹希望日子過得清爽舒適。」
菜粽在粽子界始終是一獨特的存在。相比於肉粽圈百花齊放的生態(餡料五花八門,每年眾人無所不用其極地想方設法要找到新的食材包進粽中)。菜粽的味型就顯得寡淡,唯白米、土豆、粽葉三項元素,再撒些花生粉與淋上油膏,吃的是米的軟糯與葉的清香,撇去了肉粽葷料的負擔,菜粽清清簡簡卻格外耐吃,無論當早點或正餐或滿足一時的口慾都相當適宜。
臺灣,一個小小的島嶼,各種文化在這裡交會與衝擊,不論是政治、歷史、文化或飲食,在各個領域裡,我們琢磨自己的個性、梳理自己的身世,在追尋與建立自我中,試著找出答案。 「臺灣味的追尋」是我長年在飲食寫作與
2017 年華文朗讀節「聽說好味道」以飲食文化為活動核心,邀請尋味作家劉克襄與開味達人Soac,暢談個人對飲食的體驗與哲學,在陣陣香氣中開啟不同對話,藉由食物與閱讀的引導,重新看見生活的樣貌。
文 發行人 劉冠吟 攝 張界聰、簡子鑫 講座的時候常有讀者發問,《小日子》的自我期待是什麼,我們的答案總是兩個。第一,我們希望成為華文領域生活風格雜誌的領導品牌,第二個答案
它的懷舊、慵懶,以及將來客視為自家人款待的家常氛圍,幾乎使我一見鍾情,更令人驚豔的是,那些看似簡單卻美味至極的肉類烹調,除了份量十足,其豪邁的擺盤方式亦讓我願放下一切用餐禮儀大啖。
每到夜晚,公館商圈總是熙來攘往;不少腳踏車穿梭其間,更顯絡繹不絕。在商圈的小巷裡,一間幽靜的私廚隱身其中。 相較於公館一帶略為炫目的店家,「巫雲」的招牌並不惹人注目,店內的昏黃燈光為其增添神祕的氛圍。
「暖潮」座落在商業辦公商圈後巷,暖色燈光和古樸裝潢,和附近小店、餐廳的氛圍有著明顯區別。 由「吃」開始,建構自己的健康生活;店裡販售著健康無毒蔬果汁、沙拉、農產品、自製手工果醬以及手作類
有人說,臺南的溫暖,部分來自於日常生活的飲食;若真如此,五妃街上的「尋早早餐」,必定就是這般的存在。
位在南勢角站的華新街,有很多別名,最為人所知的是「緬甸街」,名稱的來由自定居於此的緬甸華僑。 這條街彷彿成了華僑們的移民地,在這裡林立的店面,大多數是飲食店。充滿緬甸語對話與緬甸文的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