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旁的編輯事|房間 是我收納自己的地方

若要分派別,我絕不是極簡那邊的,依舊熱愛小物、玩偶和任何會讓心情好的東西,回憶也總捨不得丟,第一次一個人出國旅行的機票、朋友寄來的明信片、出差的紀念品 ⋯⋯,回憶只會愈來愈多,能通過一次次淘汰留下的,都是我能立刻從茫茫腦海中抓住理由的物件。

馬世芳 × 張惠菁|為自己守住最後底線 爭取從不是為了扳倒誰

去年末,由廣播人馬世芳在網路上發起「乙方須團結」活動,點出乙方創作者長期面臨的權利不公平對待,溫柔堅定的陳述迅速獲得各界迴響。本期聊聊天特別邀請馬世芳與作家好友張惠菁,透過乙方事件一起來聊聊對於臺灣創作場景的觀察,那些苦澀、無奈與期盼。

山傑號竹工|安身在古蹟裡的竹編工作室

竹編對他來說既是歡騰也是寂寞的,每根竹子有自己的個性與型態,從剖竹、削竹開始都是馬虎不得的精細手藝,光是處理竹條就是一整天的單人工事;然而也因竹編的千年歷史,時常有自覺不足的幽暗時刻,但總能在以往職人的作品中,發現讓他心動的創作故事,讓他循著微光不致枯竭孤單。

牛光宇/牛 Niu|家

空間是記憶載體,家又是其中最複雜的一種,又因為大多數觀者都擁有居住經驗,公寓即是一般人都能共感的設定,我加上某些動作,對話、切吐司, 太空船降落後的逃亡,以日常的經驗片段,組合出不太尋常、又隱約能預知或感受的畫面。一個空間能否承載記憶或留存關係,是它被定義為家的重要條件,我想探討的,是空間到底如何成為家。

林達陽|看見雪的房間

有一次又在研究室孤獨地徹夜工作,直到天光大亮,我走出研究室,竟看見學校後方的山上,有著一點寂寞的雪色。以前念書時其實就看過,那時還向人形容那雪像糖霜,或許那時的生活願想,總是甜的。只是這時看著那山上的雪色,不知道為什麼,想的卻是細細、苦苦的藥粉。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