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np|讓畫作裡的人代替我說說話

我不太愛社交,但絕非討厭人們,只是習慣拉開點距離,站在觀察的旁觀位置,去發現一些日常裡的有趣事物,能夠用這樣的方式來產生連結卻是從沒想過的,插畫不僅代替了內向的自己表達,也將這些新的意義帶去自己到不了的遠方。

蛋君|不受任何框架與媒材局限的造物之地

受過嚴謹的藝術教育很長一段時間,在2017 年蛋君與夥伴兼伴侶晨嘉接觸到了「小誌」這樣的刊物形式,渴望自由的心在小誌裡找到出口,小誌沒有框架,能夠簡單也可以複雜,在小誌的召喚下,兩人成立了工作室,蛋君將過往的作品整理成小誌出版,參加了當年的草率季。

江佩津 × 廖瞇|獻給家人的書寫 是為了繼續前行的接近與告解

寫下家人同時寫下自身,那些被仔細端詳的過往,糾結、矛盾和探問,都成為存在的證明。本期聊聊天邀請分別曾以母親、弟弟為書寫對象的作家江佩津與廖瞇,分享曾經嘗試觸碰、理解並梳開的自剖過程。

女漢子的失敗料理課 修習做菜與身心

今年是一個不同的年,媽媽多了兩塊心頭肉,分別是成天笑嘻嘻跟笑到眼眯眯的小小孩。從家裡寵兒退位,學著跟小小孩相處,自己也學著當起賢慧女子。多年女漢子養成,要轉為溫婉嫻熟本就難如登天,好在爸爸媽媽總保持樂觀開朗的心,也讓我有機會以緩慢的腳步惡補許久未修的料理課。

媽媽日常擠出片刻 深夜的自癒時間

養嬰半年,仍然常在半夜,掙扎於滿足生理或心理需求的天秤。近日梭哈睡眠時間,讀蘿拉.杜奎爾《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她真誠描述自己生子後慘烈的產後憂鬱,如何發病及治療。讀畢第一層感受是荒謬──這也太誇張了吧,為什麼會走到這地步呢──接著想起,我和她並無不同。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