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一定到米蘭看設計
每年四月一定到米蘭看設計 一個設計盛會 2014 米蘭家具展 寫美食也寫設計的作家歐陽應霽,曾形容自己像是侯鳥般,固定每年四月飛往義大利參加米蘭家具展,至今已經 26、27 年;他是設計界前輩,我的米
每年四月一定到米蘭看設計 一個設計盛會 2014 米蘭家具展 寫美食也寫設計的作家歐陽應霽,曾形容自己像是侯鳥般,固定每年四月飛往義大利參加米蘭家具展,至今已經 26、27 年;他是設計界前輩,我的米
用手作編織替城市穿上新衣 一種城市裝扮 英國毛線轟炸運動 受夠了單調無趣的水泥叢林?看膩了日復一日的街頭風景?巴望著政府推動美化城市運動?別傻了,明天我就想讓街道變漂亮! 最常見的公共藝術大概就是街頭
建築的設計競技讓沒落城區活化再生 一種建築運動 德國 IBA 國際建築展 今年暑假有機會去德國漢堡參觀 IBA 國際建築展,在這個大約三十平方公里(相當於台北市內湖區)的區域內,看到了國外如何解決都市
在阿姆斯特丹閒逛百年歷史的戶外市集 一座城市 最適宜居住的單車城市 第一次到歐洲,因朋友慫恿,第一站選擇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不久前,英國雜誌《MONOCLE》公布 2013 年生活品質調查,評選出全球
我在 Outside Lands 音樂祭一整年不想出來 一個音樂祭 熱力抵過寒風的北加州音樂祭 我記得有人告訴我這是夢。 那是電影《重慶森林》裡傳來的〈California Dreamin’
為了一張專輯逛起東京二手唱片行 一種旅行 到下北澤必去的唱片行 開始接觸東京的唱片行,是因為有一次要幫朋友買還沒解散的「東京事變」樂團的某張專輯,走進了新宿的 TSUTAYA,不熟悉日文無法跟店員交談
東京旅行逛大書店最過癮 一個書店 滿足心靈的補給站 代官山蔦屋書店實在太火紅,自從前年底開幕後,不只占據國內外雜誌頁面,也成了大家的東京一景。這一年半來我幾乎每週在社群網站看見不同朋友在蔦屋書店進行各
還原三〇年代日常市街的美術設計 一種設計想法 電影場佈裡的美感與態度 電影《KANO》是歷史劇,除了敘述嘉農棒球隊打進日本甲子園的故事外,由於時空背景發生在電影背景是 1930-1931 年的嘉義,因
臺東龍田村的宜居聚落體驗農村日常 一種生活態度 東臺灣的返鄉生活 前往臺東鹿野一帶探訪茶農,這個以熱氣球活動重新活絡起來的景點,大片綠色草坡讓人心曠神怡,而緊鄰其旁的社區遊客寥寥可數,反而圖個清靜,獨
在諾丁丘得到的總是遠多於想像的 一座街區 走進電影中的市集聚落 「想像一下,這裡是諾丁丘,我最愛的倫敦角落之一。每天,這裡都有市集,販售各種水果和蔬菜。還有一家刺青店,這個人醉醺醺地走了進去,出來後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