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浪人│騎機車探索生活 捕捉細微而美好的小事
Cover story 073 The Motorcycle Diaries 騎機車探索生活捕捉細微而美好的小事 ┃設計浪人┃ 設計浪人 設計師、策展人,觀止堂藝
Cover story 073 The Motorcycle Diaries 騎機車探索生活捕捉細微而美好的小事 ┃設計浪人┃ 設計浪人 設計師、策展人,觀止堂藝
尋訪臺灣米解構稻米的科學 一種料理精神 主廚的追尋 開店前外燴的案子接比較多,那是十分有趣的經驗,以一種流浪廚師的角色進行。拎著食材進駐到客人的家裡,到了廚房把東西放下,抹了抹臉,對著主人鞠個躬,就吹
民生社區的一處尋常巷弄走到底,Eye Candle工作室就是我們的蠟燭實驗室。創作造型蠟燭的過程,是結合科學和藝術的學問,也是理性與感性的交鋒。我是學雕塑的,哥哥凱元擅長平面包裝和廣告設計,最初我們想設計出結合立體造型又貼近生活的日常用品,從手工肥皂、棒棒糖到造型蠟燭,因為覺得對於吃和用在身上的東西並不擅長,所以最後很務實地用刪去法做出決定。
撰文=水瓶子 青田七六文化長。著有《台北閱讀空間》、《在城市的彼端,我站著》等。 第一次去紐約旅行的人,很容易就了解各區的特色,但第一次來臺北的人,是否都了解各區的特色? 臺北市在這百年
用一杯咖啡的純粹換得心靜 一個角落 徐徐迎來咖啡香 我是標準的異鄉人,輾轉在臺北換過幾處住所,領會過天母的清閒幽靜,亦在永康、麗水街一帶強迫自己被精製過的人文氣息薰陶,見識東區的喧騰與便利,學到如何鬧
口述=鍾婕敏 (Café Showroom 店長) 藝術行政背景,和先前的畫廊同事Katherine 一起經營Café Showroom,希望以結合咖啡廳和畫廊空間,讓當代藝術可以更貼近大眾的生活。
口述=阮慶岳 作家,建築學者,策展人,在台灣各種音樂、藝術現場都很容易看見他的身影,領薪水的正職是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13 歲起定居民生社區近四十年,不久前自己買房才搬離。 文字=楊芩雯 攝影
口述=阮慶岳 作家,建築學者,策展人,在台灣各種音樂、藝術現場都很容易看見他的身影,領薪水的正職是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系系主任。13 歲起定居民生社區近四十年,不久前自己買房才搬離。 文字=楊芩雯 攝影
口述=佳玲 (À mon chouchou 店長) 採訪撰文=歐佩佩 攝影=李盈霞 我十八歲的時候開始學廚藝,後來進飯店工作,當時的行政主廚跟我說,年輕人有機會就該出國看看
口述=彭文彥(Swirly Whirly 單速車店老闆) 採訪撰文=歐佩佩 攝影=江凱維 我從小在民生社區長大,民權國小、民生國中……一路讀上來,有時候我會想,我大概這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