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紀錄家Ms.kuishinbou的 嘉義咖啡館五選

嘉義的咖啡店隱藏著一種獨有的氣味韻致,令人深刻著迷。那般氣味蘊含著職人們對於咖啡之事的深愛與熱忱,從空間、咖啡、器皿挑選延伸至餐點呈現,都與在地樣貌有緊密的連結性,主理人們忠於自我,也在創業歷程中堅毅地勾勒著信念與小城裡的味廓篇章。

盡情狂歡感受 威尼斯面具節的無限魅力

搬到義大利後,漸漸習慣了當地的生活節奏,每年從聖誕節、新年一路慶祝至威尼斯面具節,二月的街頭仍高掛著色彩斑斕的面具燈飾,整個城市在冬日裡洋溢著熱鬧溫暖的氣息,一同沈浸於虛實交錯的奇幻世界之中,盡情狂歡享樂。

馬世芳|一個暖呼呼的牛皮紙袋 就是幸福的滋味

外公外婆是蘇州人,對生活有不能妥協的講究。再苦再窮,點心不能不吃。所以,我很小就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東西:有些自己買得到,有些自己買不了,還有一些得自己家裡做⋯⋯

嘟嘟糕|味蕾記憶的庶民甜點

嘟嘟糕是新加坡極為獨特的庶民甜點,甜而不膩,飯前飯後皆可食用,最好趁熱吃。嘟嘟糕以往在流動夜市和街角常有兜售,屬街邊小吃。約1930年代,從中國福建省南下的過番客將家鄉的傳統鬆糕加以改良,融入了南洋食材如斑蘭葉、椰子、花生等,製作出這道暖心甜點。

西伯利亞蛋糕|因動畫復甦的難尋零食

2013年吉卜力動畫《風起》主角購買復古點心的這一幕,讓幾乎在日本消失蹤影的西伯利亞蛋糕再度成為熱門話題。以長崎蛋糕為基底,羊羹為夾心,西伯利亞蛋糕是「和洋折衷」的菓子,曾經是昭和孩子們心目中的零食第一名,現在卻難以尋得。大致可推論出現於明治末期至大正年間,直到昭和初期在關東的麵包店都還是隨處可見的人氣甜點。

陳穎|雞蛋糕就像瑪德蓮 吃的是來自記憶深處的滿足

其實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都有許多相似的點心,比方說香港雞蛋仔、荷蘭小鬆餅,甚至法國瑪德蓮都是非常接近的小點,成分就是簡單的雞蛋、牛奶、麵粉,縱觀來看就是最原始簡樸的甜點形式,在世界各地都能受到大家的喜愛。在正餐之外,我們吃點心為的是一種心靈層面的療癒和滿足,用澱粉堆疊出的簡樸,令人感到安心,那是一種從集體記憶透出的熟悉。

青木由香|外表簡單味道細膩的綠豆糕 化解所有生活壓力

在日本時,傳統和菜子對我來說實在太甜,裡面的紅豆泥又太黏密,那時對「傳統點心」實在提不起興趣,一直到了臺灣之後,第一次吃到朋友招待的綠 豆桠,原本看到又是豆泥的製品,心裡有點抗拒,沒想到不會過甜的味道和綿密濕潤的口戚讓我驚豔,後來發現許多臺灣傳統點心都是豆類製作,開始能接受紅豆泥的食物,然而最喜歡的是過去不曾見過的,各式綠豆製成的糕餅。

羊小如|撒滿花生糖粉的麻糬 慰勞身心也凝聚一家感情

每個週五,我們晚餐後一定會有個甜點時光,那天晚上不必坐在餐桌前,可以在客廳桌上一起看著綜藝節目吃晚飯,一家人邊吃邊笑,我覺得這是生活中一定要給予她們的儀式威,慰勞已經度過的一週也能更加期待接下來的假日,當未來她們遇到困難或者疲憊的日子,就會知道給自己吃點甜的,休息一下,想想過去那些與甜點相連的快樂點滴,眼前的一切苦難,都會過去的。

芝玫蛋糕店|四十年不變的好味道 因惜物而誕生的起酥蛋糕

起酥蛋糕是爸爸年輕時候的發明,因為不捨即期蛋糕只能等著被丟棄,靈機一動用酥皮把蛋糕裹起來,送進烤箱二次烘烤,沒想到顧客反應極好。至今仍堅持每天早上手工擀製酥皮,起酥蛋糕是一款簡單樸實的蛋糕,但每一天都要做到相同品質,即使接手十多年,稱得上老手了,仍舊深感不易,而爸爸卻已經做了四十多年,對他來說這是一種信念和承諾。

黑嘉嘉|冰箱裡的冰淇淋是來自家族的愛與印記

從小我就非常喜歡吃冰,不論是冰棒、冰淇淋還是綿綿冰,只要是冰品我都喜歡,而且不限於夏天,一年四季、各種天氣都不影響我吃冰的心情。成為職業棋士後,每天十小時的圍棋訓練,再加上密集的比賽,長時間處在全神貫注的緊繃狀態裡,享用冰品的時光成了一天裡終於能夠放鬆的短暫時刻。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