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舍|轉換眷村時代的生活樣貌
人才是創造空間的主體
來眷村住一晚,是軍旅舍當初所提倡的體驗,很多小朋友會驚訝木造地板居然踩了會有聲音,也有人對在室外的廁所、下雨時沿著屋簷落下的雨滴感到新奇,這些都已成城市生活裡難得的體驗,也是人與建築的互動中,在我心中最珍貴的片刻。
來眷村住一晚,是軍旅舍當初所提倡的體驗,很多小朋友會驚訝木造地板居然踩了會有聲音,也有人對在室外的廁所、下雨時沿著屋簷落下的雨滴感到新奇,這些都已成城市生活裡難得的體驗,也是人與建築的互動中,在我心中最珍貴的片刻。
我希望白水能成為像老家般的存在,離城市有段距離,過來需要花點時間,但心情不好來到這就可以忘掉所有事情,而我可以成為每位來人的垃圾桶。
漫步巷弄間聽婆婆說眷村裡的故事 一個時光眷戶 花蓮介壽新村 花蓮老眷村裡的村落再造 介壽新村是花蓮市十個眷村中,唯一還能見到原有建築群的村落。原為日本軍官住宅,二戰後安置洪水災民和撤退的空軍家眷,四排
我偏執地喜愛臺中這個城市,臺中擁有總是和煦的陽光,以及緩慢卻不懶散的步調。散步,是我認為最適合探索這城市的方式。 在篤行國小附近,有戶木籬笆屋子很吸引目光,刺眼的銅色照射在
撰文=顏毓瑩、黃敏潔 圖片提供=桃園縣桃籽園文化協會 顏毓瑩 從小喜歡在屋頂上幻想的女孩,想當個藝術家。長大後努力實踐夢想。學設計、拍紀錄片,大學畢業後開始保存龜山眷村,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