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觀察室|日日時光】關於異鄉人眼中的臺北鄉愁
剛到臺北的時候,總是被路上那一座又一座的橋搞得暈頭轉向。在智慧型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到哪都得先查好地圖,再變換各種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對我這個性子急,又受不了捷運往返而消耗更多時間的人來
剛到臺北的時候,總是被路上那一座又一座的橋搞得暈頭轉向。在智慧型手機還未普及的年代,到哪都得先查好地圖,再變換各種交通工具前往目的地,對我這個性子急,又受不了捷運往返而消耗更多時間的人來
初抵臺的時候在淡水「有河Book」找到一本薄薄的書店地圖,裡面介紹了全臺灣有特色的獨立書店。之後誤打誤撞看了侯季然導演拍的《書店裡的影像詩》,一看發現是40家特色臺灣獨立書
Cover Story Painting, Posters & Photography in Living Space 口述=Joey(自然醒咖啡公寓店長) 對「老」東西特別有感覺的音樂人
口述=藍大為&藍韋翔(ZABU店主) 藍大為畢業於復興美工,藍韋翔出身財務管理背景,兄弟兩人都熱愛音樂和藝術,哥哥主要肩負烘豆的重責大任,弟弟主力財務控管和策略營運,近日在嘗試研發ZABU獨家
口述=高晟凱(哈古小館店長兼主廚) Kai曾旅居墨爾本,並進入當地藍帶學院學習廚藝。喜歡民生社區,一年前在富錦街上開了這家法式家庭餐廳。 撰文=張與庭 攝影=邱婉茹(Bonnie) 從澳洲學了法國料理
口述=黃禹銘(伊日美學生活總經理) 2001年開始代理加拿大ESCENTS芳療品牌、奧地利有機品牌日光大道sonnentor,2010年在天母開設第一家日光大道健康廚坊。 撰文=張與庭 攝影=邱婉茹(
口述=Barbie(鹹花生店長) 從小學古典樂、拉大提琴,台大城鄉所畢業後不做建築也不當老師,只想開間咖啡館和展場,用藝術、音樂和手作料理帶給城市新的文化衝擊。 撰文=曾虹琳 攝影=邱婉茹(Bonni
Cover story Our Ways of Coffee 口述=Bonny 20歲開始烘豆子,念研究所時決定放棄學經濟投入咖啡烘焙師的職業,待在同一間店十年,現為《咖啡實驗室Coffee Lab
Cover story Our Ways of Coffee 採訪・撰文=王怡 攝影=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口述=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男人類水瓶星座,喜歡在深夜面對電腦螢幕,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
Cover story Live on the Wheels 撰文=楊芷菡 攝影=簡子鑫 鄭泰雄・從美商電影公司退休後開始沿街賣麵茶,至今已經賣了近20年。快要80歲的他不在乎一天賣幾碗麵茶,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