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音:唱一首台北的歌 ——
陪伴每個世代成長的歌曲,描寫一代人的情感,也描寫眾人的生活記憶。從流行歌曲中,我們聽到的不僅是音樂的流動,也聽見一地的文化與生活。
陪伴每個世代成長的歌曲,描寫一代人的情感,也描寫眾人的生活記憶。從流行歌曲中,我們聽到的不僅是音樂的流動,也聽見一地的文化與生活。
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年輕人能在家裡擁有自己的房間,回顧歷史,是很奢侈的事。當你終於擁有自己的房間,是不是會在牆上貼滿偶像的海報?我自己是貼過的:16 歲終於有了自己的房間,就在牆上貼了一大張幾乎等身尺寸的披頭四海報,又影印了六、七○年代搖滾眾神的照片,在另一面牆壁做成拼貼。門關起來,戴上耳機,這小小的房間,就是我的宇宙中心了。
以C和弦寫下青春的詩篇 陳綺貞以一把吉他加上扣人心弦的歌曲,唱出了每個人的青春。曾經想像自己也能像她一樣彈好吉 他,寫首好歌,但總是卡關,該怎麼辦?遇到彈奏技巧上的困難時,就看書裡提供的小動作,從中找
細數生命中的告別場景,就像在時間的皺褶裡翻閱記憶,記得與留下的,許多時候難免帶點缺憾。「我記憶中印象深刻的告別,好像都沒有做得很好的。」關於說再見,陳綺貞認真思索起那些不可避免的分離。
「從麵包切下的清脆聲響,就能判別麵包的新鮮程度;從魚下鍋的油滴聲,就能知道這條魚是否煎成功。」很多人覺得陳綺貞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女,但其實她會親自上市場買菜,傳統士東、南門市場,還有華山附近的有機超市,都曾看見她的蹤影。常常自己做飯的她,支持講求人道飼養、無毒栽種的在地小農,在食安風暴下,難免有一種無力感,陳綺貞卻覺得「鈔票就是選票」,每一天我們都有權利去選擇自己安心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