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忽略的歷史 從她們的電影觀看她們的世界

本次國家電影及視聽中心於6-7月放映的主題節目「她的新電影」延伸展覽「當她們做電影」策展人洪瑋伶如此說道。從主題節目作為出發點,企圖以女性「個體」的視角,重新凝視新電影,以主題性的方式呈現出這段「無法集結」的女性故事,並以此發散出一系列的講座、活動與展覽。

韓承燁|攝影師的休憩光影

1984 年生,攝影師,作曲家,音樂製作人。長年投身於攝影工作,並在2012 年出版攝影作品集《遠方》。於2009 年開始參與製作電影配樂,首部作品〈眼淚〉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近年擴展與不同領域的多媒體創作者的合作,作品出現在2021 年倫敦雙年展,2021 年林茲電子藝術節等,同年受任金馬獎頒獎典禮音樂總監。冰冷且溫暖的悵然感,體現在不同面向的作品。計畫明年上半年於臺中進行融合電子樂、室內弦樂及鋼琴的音像現場演出。

此篇文章僅限付費會員觀看。
Log in 紙本購買 數位訂閱方案

姚國禎|當獨角戲有了觀眾

由奶茶劉若英獨角詮釋的電影《家家》 , 是資深電影美術、 MV導演姚國禎的第一部短片作品。劇中細膩情深、有愛有恨的母女關係 , 是姚國禎透過影像創作的形式與語言 , 來讓自己更勇敢地 , 去說出自己真實生活中無法說出的話和解開心中的結與孤獨。坦言偏愛獨角戲的姚國禎 , 這次一樣選擇用鏡頭凝視著「家家」 , 讓觀眾在無從躲避漂移的目光裡 , 和角色對話 , 也和自己對話。

法蘭西特派週報|作家許常德:「如果這一輩子只能看一部電影,就是這部了。」

你可以想像嗎?有一個週報,週刊老闆搜集了一群世上的一流寫手,用文字、用圖畫、用美食、用藝術扒開生命的表裡不一,沒有平鋪直敘的討好,只有精彩絕倫的試煉。老闆用最禮遇的方式讓他們寫作,沒有審查,保有風格,這是連觀眾的你們也無法做到的態度,即使講的是觀眾的人生。

法蘭西特派週報|自由文字工作者黃銘彰:這部片靈動呈現雜誌社編輯台的運作狀況

來到21世紀,讀報、看雜誌的人越來越少,而在這21世紀第二個十年之始上映的《法蘭西特派週報》,不僅是寫給新聞從業者的情書,更是獻給這個時代的備忘錄,提醒著我們,無論你是否是媒體工作者,在當前資訊爆炸、假訊息漫天飛舞的喧譁現世裡頭,持續帶著好奇心與使命感,腳踏實地切身接近這個世界真實的面貌,有多麼重要——

法蘭西特派週報|作家李惠貞:導演威斯.安德森是「製造有趣大師」

這個世界需要有趣,不是刺激,而是有趣。有趣會活化很多東西,想像力、感受力、創造力、好奇心。看一部電影像看一個好展或一部好小說那樣,或是,像讀了一期有趣的雜誌那樣,內在產生一些些不同的變化,讓我覺得非常滿足。更何況,《法蘭西特派週報》不是一個故事,它以五種有趣的方式說了五個故事(包括報社本身)。

法蘭西特派週報|影評人「重點就在括號裡」:100%可愛的雜誌電影

就算我們不知道威斯用這部精美電影是對他鍾愛的《The New Yorker》雜誌致意,就算我們不知威斯用美術藝評、革命史、美食評論這些文體裡放進精巧的情感,但我們還是能感受到《法蘭西特派週報》對於各種非虛構寫作的敬意,對於語言文字傳遞人類情感的愛意。

瓦力|那些電影裡的約會 凝視愛情的五種方式

約會正是戀人製造符號,定義愛情的私密儀式。不管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看電影約會」似乎都成了約定俗成的必要符號。我們約會時看電影,那麼,電影裡的人又是怎樣約會,拚命製造屬於自己的符號呢?五部電影,五種凝視愛情的方式。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