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光
在日式老屋裡重拾生活美好


一間日式老宅 臺中「拾光机」


MG 0010


如果說生活空間能展現個人意志,在與這間老屋朝夕相處的過程,則展露出我性格中最浪漫的部分。自從租下並修築「拾光机」這幢老房子,開業至今近四年了。老屋鄰近西區第五市場,與臺中文學館隔一條街,幾步之距能見柳川潺潺流水;不同於早市的熱鬧喧騰,午後的街廓巷弄十分寧靜。

這棟日治時期的老房子,屋宅地基高度起得比四周平房來得低,須走下斜坡,才能看到斑駁的紅色大門。第一次看見它時,房屋外部雜草叢生,屋內凌亂不堪,天花板塌陷,牆壁到處都是孔洞。但仔細瞧,便會發現它的空間配置及通風採光極好。我站在屋內想像面朝街道的窗透出了光線,思考到都市更新快速,如這般荒廢多年,看似沒有經濟價值的房子,大多逃不了被拆除的命運。



MG 0048


房子修整期間,工班師傅把破損但堪用的瓦片黏回屋頂,以砂紙磨去多餘的黏劑膠痕,再將房間隔板打通,在房屋的編竹夾泥牆面塗上灰漿,不改變土牆的結構主體,盡力維持屋子的昔日樣貌;就像與人建立關係般,我們用七個月的時間,慢慢去與房子培養情感。

宛如地方耆老,屋子歷經百年歲月,必然有著自己的個性。開始施作時能感受房子在抗拒,而後當陽光滲進每處孔隙,我們感到它也在等待與人陪伴的過程中產生變化。在它繃著一張臉的表情背後,骨子裡卻隱藏著鐵漢溫柔,因此我們都喚它「Aniki(日文,大哥的意思)」。

這棟老屋過去隸屬日式警察宿舍群,我將爺爺當警察時配戴的警帽放置店內陳列櫃,也擺上了父親平日蒐藏的老相機。店內走道的映像管老電視機自路邊撿來,舊木櫃從二手市集購得,將木頭裁切,磨平變成復古洗衣板造型放進手作椅框。店裡的餐點亦與房屋的樸質相應,將茶葉搗進麵糊製成的紅茶戚風,嘗起來清香樸實,很適合與小農種植的有機茶款,或濃郁香醇的麵茶冰沙相互搭配。

偶爾坐在窗邊看著光影疏斜,從風的吹拂感受屋內空氣流動,急躁心情會漸趨平靜。重生後的老屋抵擋住颱風強震,曾經傾頹的磚瓦,在重新砌起的同時,也賦予使人安定的力量。在修整房子的過程,它其實也在修復著我的內心,像位充滿智慧的長者,教導人如何去包容缺失,亦從生活體會中去平衡身心。●



拾光机
地址:臺中市西區自治街36號
電話:(04)2372-3733 /FB:拾光机







口述 Rita Wu
 楊芷菡
 劉森湧



Rita Wu 老屋擬人化的重症患者,耽溺老物件的陳舊感,無可救藥迷戀著老房子。覺得介紹自己比修房子難,目前的身分是「拾光机」機長。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