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80 Goodbye & Hello
當我們學會好好說再見時
才能真正成為大人
┃Tizzy Bac┃

Tizzy Bac 獨立搖滾樂團。1999 年成團,由主唱兼鍵盤手惠婷、貝斯手哲毓與鼓手前源三人組成。歷經休團五年、哲毓罹癌逝世,今年以《知人》專輯回歸樂壇。面對失去,惠婷找回平靜的方式是窩在被窩或看書;前源則喜歡獨自上山放空,只要記得天黑前下山就好。
「我從小就不太習慣說再見,通常第一時間會先選擇逃跑,可能是人格還沒發展成熟,或者生命裡缺乏說再見的基因吧。」惠婷慵懶地這樣形容自己,優雅冷靜的背後,藏著一個不盡成熟但誠實的靈魂。她說自己個性冷漠,對很多事不在乎,無論是與人的緣分、生活的失意或是離開舊環境,一時的難過會有,但也許就一個下午或是短短幾天,可能潛意識裡並沒有覺得很重要。
「因為不在乎,生命中缺乏儀式性的告別,反而在心裡累積了一件件未解決事項,導致現在變成一個有點歪腰的中年人。」她笑著揶揄自己,這些負面情緒,都是當下最真實的創作養分,她認為太開心的人沒有辦法創作,說來諷刺,但痛苦往往最能激發她的創作欲,誕生出好作品。
然而,當得知哲毓生病,迫使惠婷意識到,面對真正重要的人事物,說再見成了必須。 於是到了 40 歲,她才第一次認認真真跟一個人道別,哲毓走後,惠婷開始試著跟自己對話,強迫自己學習面對離別的空缺。「也許當我們終於學會好好跟任何事物說再見的時候,才成為一個大人。」懷著這樣的體悟,就算速度慢,即便尚未完全放下,但每一天都確實離成長再近一點。

哲毓生病的這些年,惠婷和前源是彼此打氣的夥伴,兩人會一起相約搭車到他家,往返路程中的閒話家常,成了相互分享、支持的時光。兩年左右的時間裡,珍惜著三人合體的時刻,見面、陪伴或是工作,就像是在為最後的再見做一段很長很長的準備。前源說:「正因為有這段充足的時間,在他離開的那個瞬間,我的情緒就好了也沒事了,是一個真正的結束。」
或許是前源在近十年經歷了幾次親友離世,對他來說,再見不等於悲傷,只要能把握機會把所有想說的話都說了,盡自己的努力去陪伴,當最後的時刻來臨,得到的是回憶而非遺憾。於是他喜歡留下照片,在想念的時刻翻看複習,重溫當時的美好,甚至會穿戴他們留下的物品。他從袋子拿出阿祖的老花眼鏡、爸爸以前穿的帽 T,「我平常真的會穿喔,這會讓我覺得他們還在我身邊,一家人的感覺很好。」

「如果仔細看我們新專輯的歌詞,會發現每一首都像是在道別。」惠婷將這些年的體悟都寫進歌裡,相較過去,題材與心境更加深沉,以不同曲風道出各自告別的情緒。「經歷了哲毓的離開,我才發現,從前寫的牢騷都很膚淺。」總是有話直說的她,並不是要否定以前的創作,而是覺得人生就是不斷在跟各種事物說再見,不同時期告別的對象和體會絕不相同,每次寫下的都是心有所感,這是不可逆的過程,也是一種成長。
成長總會伴隨些許後悔或遺憾:曾因太輕易說出口的再見,失去一段可能難得的友誼;或是因告別交往多年的感情,在媽媽面前失控痛哭⋯⋯。對兩人而言,儘管經歷巨大的失去與失落,在時間之下,一切終究會過去。
現在的他們,帶著身上的大小傷口,努力將曾經或正在經歷的疼痛轉化成音樂創作。告別在他們的音樂裡不再是絕望,而是勇氣,因為他們深信,音樂能讓說完再見後,留下的不只是句點。●


文 劉亞涵
攝 簡子鑫
場地提供 女巫店
┈┈┈┈┈┈┈┈┈┈┈┈┈┈┈┈┈┈┈┈┈┈┈
Cover story 080 Goodbye & Hello
Part 1 致那些曾經與未曾的告別
Part 2 我們的告別時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