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70 Time to go
旅行是敬那些
自己從不瞭解的事物
┃ 安溥 ┃

安溥 anpu 父親眼中有著感冒般嗓子的她,卻以張懸之名,成為華語音樂中辨識度最高的創作女歌手之一。2015 年初回歸本名,持續以音樂創作,製作人,詩人,演唱會作品導演等身分訴說觸動人心的故事。34 歲那年的歐洲旅行,帶著骰子出發,重新思考旅行和人生的奧義。
這幾年的旅行不太有計畫,有段時間裡,我都用擲骰子來決定我的一天,去歐洲旅行的五個星期,也隨身帶著它。那時我的人生有點像太極的漩渦,有黑有白,內心低潮時其實也是高潮。我很珍惜那段時光,每天發生的事情不見得是新的,但體會或感受卻是。
我不是以消費足跡替代旅行的人,沒有非去不可的景點或某家店,但我該如何選擇去哪些地方?我想去趟柏林,也想到倫敦看朋友,於是一路抽籤,慕尼黑、巴黎,再到冰島、阿姆斯特丹。做了一些基本功課,把所有的選項都放在籤筒裡,有吃泡麵、睡車上、Hostel,朋友推薦一定要去的Airbnb,或是爸爸曾去住過,某間很好的飯店等。
去過冰島的人都知道,那裡有各式的氣候型態和不斷變化的地形,有時看到一望無際的地平線上有一個大彩虹;有時候是高聳的懸崖峭壁或冰山,就像電影《阿凡達》般科幻的場景。十天中我一個人環島,一個人開車,在沒有 Wi-Fi 的地方,將手機裡面所有存放的音樂聽到爛。

沒想到有一天還真的抽到睡車上。九月底的冰島已經很冷,我找了一個無人的大街,整晚都沒有車經過,「但總比 12 月好。」我這樣安慰自己。終於體會到連書都看不動的冷,但那個晚上很特別,在完全沒有光害的當下,兩個山谷交會的正中間,看到一個了不起的星空,那已經不只是好美、好漂亮足以形容,而是會讓你由衷地升起對大自然敬畏的景象。
一個人旅行就是,既然決定要這樣做,就要抱著平常心,想辦法面對、解決,學會自處,感受活著的當下,生而為人的感覺。抽到不喜歡的選項,還是可以罵髒話,承認旅行中的不順利,往往都來自於自己。

有一天我在慕尼黑抽到去睡車站,那天剛好是德國宣布開放邊境的第一天,看到難民被接進車站的過程。我身邊有個媽媽帶了六個小孩,等待著跟家人團聚,那一整夜讓我想了很多事情。
我看著他們如何調度警察、軍隊,看著當地媒體沒有忙著找出最悲慘的個案,讓我驚訝的是,整個社會如此有共識,他們很冷靜的去安頓與接納,提醒著彼此嚴陣以待。但戒慎恐懼不是為了防備別人,而是社會不能因此而產生變動或毀損。某種程度就像練武的人遇到事情,是先提起一口氣,而非亂吼亂叫或打打殺殺。
那一晚的經歷和所見不斷刺激和提醒我,原來人面對災難或感受別人的苦難是需要練習的,否則永遠會慌張壞事。它告訴我做任何事的起心動念,都必須一再地回到思考和練習,去練習當一個能為別人的故事哭得出來的人,也要做一 個發生任何事情在自己身上還能夠笑得出來的人。
而這趟旅行最難忘的街景發生在柏林。我在柏林頭幾天都騎著腳踏車在路上逛,當我騎經一個看起來像沒有被圍起、非常乾淨的工地時,走近才發現是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

那是一個剛好沒有雲的黃昏,現場沒有高聳的建築,一片荒蕪,有如石頭的荒原,彷彿被轟炸過或像集中營,對於納粹崛起前的歷史,有著很多元的解釋和觀點。我很難描述走進瞬間所感到的哀傷和震撼,因為我從小便著迷於正在起造的建築工地,所以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狀態下,正面迎擊看著這個地方所訴說的歷史。
對當時 34 歲的我來說,突然意識到旅行不只是圓滿自己心中追求的情懷或情調,也許生命中真正給自己影響的,並不是自己挑選過、已經喜歡的東西。我剛看到一本書(註),書腰上的一句話講得很好;對我來說,旅行就是「敬那些生命中,你從未瞭解,卻深深影響你的人。」
人總往往在自認瞭解時,就會停止瞭解,只想施展影響力,這是主從的問題。我的旅行就是把自己重新放在這個世界上,藉由身為一個客體,重新瞭解自己。儘管在這段旅程中,我看過很多美麗的風景,但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卻是這曾經讓我啞口無言的街景。●
註:《致童年》漫遊者文化出版。
文 駱亭伶
攝 簡子鑫
服裝提供 SISLEY
場地提供 浮光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