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俊強推薦】Fi.彭星凱《不想工作》

撰文= 牛俊強
當代藝術家/實踐大學建築系,元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講師。

圖片提供=黑文化出版

不想工作封面

 

第一次見到阿Fi是在一場飯局,他是那天看起來最不像設計師的人。我會這麼說,多少是設計師在外在裝扮上跟他的作品有平行的調性,而我當天看到阿Fi,沒有複雜的打扮,簡單的帽T、牛仔褲、淡淡的鬍渣、鄰家男孩的樣子(他說他偶而會去跳街舞),很難跟他乾淨、接近潔癖的設計風格連在一起。

去年他辦了一個展,展出他過去這幾年所有設計的書封,一字排開,乾乾淨淨、優雅,沒太多花俏的主視覺、艷麗的印刷。一切都像清水模上的圓洞,高速公路上的路燈,井然有序。後來認識漸深,我才發現他簡單、無太多花俏裝飾的外在下,深埋瘋狂、傲氣與竄動;因為秩序,才對應出脫離秩序的渴望。在平面設計上,字體的間距、大小、字形、顏色,到紙材、版面大小、閱讀的順序⋯⋯,阿Fi有一套他自己的系統駕馭這一切。然而仔細看那些妥當適切的位置中,是否容不下一絲自己感性的失誤?

「April 11,2O13.其實對這個世界(事實上只有台灣)很有意見,但又覺得不該寫啊,不該不該(而且總妄想著出書,寫這好嗎?)。」這一切在讀完《不想工作》,我更確定了那個深埋在皮表下,蠢動的因子。

打開《不想工作》,裡面有一張小海報、一本攝影別冊、一張自序,和一張寫滿他生命文字的A1海報。當下第一個OS:這是印刷紙廠的年度樣品冊嗎?再看一下,這樣被拆散的文字圖像,是他一貫的絮叨鋪陳,也是這樣的鋪陳,更能獨立冷靜地看著這個作者每個生命的切片。

所以《不想工作》是與體制對抗嗎?我想不是,因為這本小雜文細緻又不尖 銳,若隱若現包裹情感,對現實的抗議與不滿幾乎消匿在黑紙的纖維中。那 《不想工作》只是喃喃自語?又不見得,因為在書包內頁裡,重複的人群和沙 丁魚的圖像是一個寓言。因此不論這本書以什麼樣的姿態包裝,在裡面它是朝 向的自剖,或許一片片細緻的切,還是小心每一刀的力量,還是在意切口的完 整和刀面的乾淨,還是在意是否體無完膚,但它正往那裡走去。

讀完《不想工作》後,我突然也想來一瓶保久乳:那偽天然的白色汁液,延續著不腐敗的青春。▍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