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榆鈞】意外的四分三十八秒

Cover story Stay Inn

撰文.攝影=王榆鈞
歡在不同地方生活。音樂作品有《沙灘上的腳印》、《頹圮花園》等,持續探索著音樂與聲響的邊際,與此共生漫開的存在。

 

P1160069

那日陽光清朗,位於法國西班牙邊界的波港(Portbou),P先生的老爺車開著沿海公路,我搖下車窗,迎面而來的海風以及期待抵達西班牙的心情,手上的相機忍不住伸向車窗外,想捕捉馳騁於海天之間的暢快。旅行中一如往常走走停停,也不曾預期要遇見怎樣的風光美景,卻沒想到,P先生帶著我參觀了每一處,曾經我在網路影像裡看過他們拍攝Take Away Show出現的建築場景,這份感動與驚喜彷彿遠方波浪的漣漪浸到心裡。

是這樣的,最難忘的往往都不在預料中,這些年的經驗下來,每當回到臺灣,閉上眼睛回顧一趟旅程,最難忘的可能只是一個片刻、一個畫面,在此當下,只顯得自己的身體渺小如塵土,生命只是一小段筆直前行又後退的道路。我沒想過在那日午後,光線柔和照著墓碑,陽光的溫度仍掩不住此處散發的一股淒清。映入眼簾的是「Memorial Walter Benjamin」,1940年華特.班雅明在此服用過量的嗎啡身亡。

路途中錄下的聲音,或者影像紀錄大多是依憑著直覺,直覺對於我這樣漫無目的的旅人來說,或許是最重要的地圖,指引的座標。我慶幸自己當下手持相機,在搖晃中記錄了這一刻。2014年10月21日,走入名為「Passages」的班雅明紀念建築。像是要走入一個隧道的入口,往階梯一層一層下去。

踩出去的第一步,在半幽閉的空間裡讓我想聽聲音在空間裡共振的效果,於是我出於直覺的即興哼唱,加上這趟臨時起意的出遊,沒帶到錄音機,只好趕快拿出相機,充數開成錄影模式邊走邊錄。

一階一階緩緩往下的階梯,我刻意放慢速度,耳朵聽著自己聲音在狹窄空間裡反射的回聲,讓眼睛注視正前方,看過去像透視圖般清晰的焦點中有個身影的輪廓,很自然地左腳和右腳的肌肉可以控制並帶動身體前進,也是節拍器,在右側的牆面上還有折射出一個駝著背的身影,遠方像是鏡子裡看見矮小黑影連結著幼年,還有右側未來老年的自己,隨腳尖尋到下一階身體才放心前傾,左、右、左、右、左、右,小心翼翼的每一步,微小的鐘擺搖晃,唱的旋律是當下看著前方鏡子裡黑影隨著靠近而放大的回應。習慣了階差,聲音更唱出來了,共振在空間和鏡像與影子交織成帶著神聖與恐懼的呼喚。光在我的身後,隱隱約約一點點的熱,從背脊支撐著我在下一階,更往下一階。撲面來的是幽暗冷風,每一階,每一步,也像是生命每個階段的標記。

耳朵聽見自己唱出的聲音轉為柔和,隧道前方有一個天窗,在逐漸變大的鏡像裡 的黑影四周有海水,一階、下一階,再下一階,與自己相遇,當腦中閃過這個和 自己相遇的瞬間,同時意識到鏡中的成像一直往海裡沉下去,雪白浪花一波一波 從只剩半截上半身的黑影朝我視線而來,窸窣窸窣的水聲。

當腳無法再往下一階,停住的當刻,我才突然意識到原來看到的不是鏡子,而只 是一面透明的玻璃。之所以看到的黑影是陽光恰巧從背後而來才照見自己;阻隔 在這面玻璃之後是持續延伸到看不見最後一階為海水淹沒的階梯,以及頭頂開闊 的天際、汪洋湛藍的海,11 點鐘方向的青蔥山丘。玻璃上印著班雅明兩行句子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honour the memory of the nameless than that of the renowned. Historical construction is devoted to the memory of the nameless. 」翻譯成法語、英語、德語等語言一列列依序,碎浪交疊成句子背景。巨大的驚嚇於此刻籠罩,比夢境更虛幻的實境,真實在我眼前出現,我只能繼續發出有音階的聲音,回應這無以名狀的魔幻寫實。

巨大地讓我想停止手上拍攝的記錄,就停在這裏吧。隨即下一秒「直覺」要我繼續走,於是讓身體調整重心,讓腳跟尋找階梯,一階、再一階、往上再一階,眼睛仍注視著前方,倒退走的身體,加倍吃力。看著玻璃上的黑影,在我不那麼肯定下一階往上的步伐裡,一點一點縮小,越來越小,浪聲也漸行漸遠,身體尋 求平衡而呼吸喘氣的聲音越來越大,狹長通道右側的駝背黑影又出現,前方的 自己更小了,唱的音符跟音色表情變了,當回聲中的腳踩階梯的聲音越大,當雙 腿在一階一階向上更加痠疼,我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與急促的呼吸,夾雜在吟唱 裡。是,我知道此刻是在與自己道別。

走回一開始的入口處,狼狽按了停止鍵,四分三十八秒,我為搖晃的手拍下的影 像懊惱,卻同時也決定就停在這裡,不再拍一次。是班雅明還是我?走在生命的 邊界⋯⋯。我拍壞了。我不想拍了。 生命多麼單純。其實就是一條直直的通道,自然的通道。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