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大叔的生活偏見 昔日叛逆文青.走過後青春期.如今是個大叔
撰文=黃威融
30歲之前就是個文青,進入後青春期之後改變並不多,如今40好幾確認大叔無誤。曾是廣告人、寫作者和總編輯,近幾年和一群年紀相近的大叔好友們到處吃喝玩樂,一起哈拉扯出一大堆大叔生活偏見。
人像插畫=張嘉行
大叔有點講究,去熱炒店喝臺啤,出國旅行吃飯喝好多紅白酒,那什麼時候喝威士忌呢?關於威士忌的選擇,真的是個學問。大叔們從20歲一路喝到現在40好幾,現在還會喝的只有兩路:首選是艾雷島單一麥芽,日本的余市、白州、山崎……真的非常好。
關於威士忌的介紹,編輯成癮的我最喜歡用外國雜誌的精彩版面來拆解新奇知識敘說故事,2010年10月15日出刊的日本《Pen》雜誌是講解威士忌的最佳教材:重點是人們在生活上享受喝威士忌這件事,而不是比酒的高貴血統和品牌珍稀。
我個人覺得艾雷島威士忌的好在於愛恨分明,它的土壤它的水質它的海風就是這麼的刁鑽,它聞起來很嗆,它一開始喝不好入口,它挑戰習慣調和威士忌的嘴巴。可是人生苦短啊,我覺得要喝就喝有個性的混帳吧!至於愛上日本款威士忌單一麥芽款,是年過40歲以後的事。日本大眾口味的調和威士忌太討喜,年輕時應酬隨便就乾掉至少一瓶,但是無感。近年開始喝貴一點單瓶千元臺幣的款式,要命的好喝:白州搭臺式海鮮,山崎搭甜點或重口味臺菜,余市配什麼都好,但是酒廠停產現在很難買到。
以下這些歌,都是我和酒友們現場實測後的菁華歌單,套一句八〇年代很紅的羅大佑專輯裡的一句話,「這裡沒有不痛不癢的歌」。
我們的補充則是,以下通通都是讓人繼續再喝的歌啊……。
威士忌到底有多好喝,從蘇格蘭的艾雷島開始吧,該搭配什麼音樂啊,讓我們從外國搖滾樂放起⋯⋯
無人能比的沙啞嗓音
《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 by Rod Stewart
喝艾雷島單一麥芽威士忌,要能在酒質醇厚和氣味嗆辣上對應的歌聲,誰能比具備蘇格蘭血統、1945年在倫敦出生的洛史都華(Rod Stewart)更適合呢?他在1971年推出第一張個人專輯《Every Picture Tells a Story》,火雞頭髮型和緊身閃亮衣著吸引了一堆少女。他的嗓音厚重,節奏感強勁,配威士忌很適合。
超級深情的鋼琴彈奏和男人的吟唱
〈Tom Traubert’s Blues (Waltzing Matilda) 〉 by Rod Stewart
1990年初期MTV和搖滾歌手合作Unplugged Live,Rod Stewart這場堪稱經典。他把自己過去20多年的一堆名曲唱到讓人如癡如醉的境界,包括〈Tonight’s the Night〉、〈The First Cut Is the Deepest〉……等等。他還翻唱了Tow Waits的〈Tom Traubert’s Blues〉,這麼說吧,這是唐澤壽明主演的日劇《不毛地帶》的主題曲。
男人的劇配男人的歌喝男人的酒
〈Tom Traubert’s Blues (Waltzing Matilda) 〉 by Tom Waits
1973年發行第一張專輯《Closing Time》的Tom Waits是我文青時期的超級偶像,1990年前後正在念大學的我透過盜版錄音帶認識了他,他的嗓音從年輕時聽來就像老頭般歷經歲月折磨,專輯有的前衛難懂,有的抒情動人,完全收服青春爆裂時期的我。多年後在日劇《不毛地帶》的片尾聽到這首歌,每看必定淚流,每聽一定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