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茶文化
與工藝精神的對話


一種策展 2016 臺灣文博會


自2006年開始創立Tent London,至今已成為倫敦著名的設計展之一,也藉由他的獨到眼光,將為臺灣文博會年度策展英國館中注入新的英倫文化。
自 2006 年開始創立 Tent London,至今已成為倫敦著名的設計展之一,也藉由他的獨到眼光,將為臺灣文博會年度策展英國館中注入新的英倫文化。


對我來說,好的設計不只是創新,而是要解決問題,為生活帶來改變。因此,我喜歡簡單卻很聰明的設計,經典並非我在意的因素,如設計師能在傳統之中加入科技、當代感,以及很棒的機能性,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設計。

我本身是位設計師,過去曾參加過倫敦有名的 100% 設計展,因為希望提供給設計師沒有界限的平臺而創辦了 Tent London 與姊妹展 Super Brands London。Tent London 就位於東倫敦的 Old Truman Brewery 的廢棄舊酒廠倉庫,東倫敦是個多元文化與藝術蓬勃發展的區域,我自己也住在這一區。

Tent London 一直以來試著尋找有活力、充滿創意與多元的新銳設計師,我們沒有設限,就是希望能夠找到跨領域、有原創性想法的人,因為我自己的興趣也很廣泛。

我常走訪世界各地,除了旅行之外,藉由各個不同的商務之便,能接觸到世界的多元文化,從臺灣、巴黎、柏林到日本,我經常走訪國際間的重要設計會展,每一年大約會參觀12個重要的國際設計會展,藉以觀察全球新銳的設計師。

2015 年的聖誕節,我獲台灣創意設計中心邀請參與 2016 文博會——「品東風」年度策展陣容,在此之前,2011 年 Tent London 設計展中已有集結 18 位臺灣設計師的臺灣館「Fresh Taiwan」來倫敦展出,多年來,臺灣設計多次在 Tent London 展出,幾個臺灣設計的品牌如 Rüskasa,原木家具美麗而有質感,讓人印象深刻。

面對這次策展,時間是最大的挑戰。2016 臺灣文博會年度策展主題為「品東風」,以「茶文化」為核心。雖然我外出時通常都喝咖啡,但事實上我希望能夠好好地品嘗茶的滋味。對愛喝茶的英國人來說,喝茶已經形塑出一種文化,一種禮儀,但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品茶的閒情逸致似乎消失了;在英國大多是喝袋裝茶。因此我想融合茶文化與工藝,找回過去對於茶文化的一種感知。

這次來臺加入年度策展陣容,臺北又作為 2016 年世界設計之都,我非常享受這次機會,希望藉由這次的策展主題,在東方文化中,與我的國家對話。因此在英國館中,特別挑選 5~6 位英國設計師,如木質家具 Devol Kitchens、質感器皿 Sue Pryke 等品牌,我決定要透過異國茶文化創造出對話的環境,看英國人或是在東方文化如何就茶文化去觀察對節慶的不同看法。

英國館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會回應到英國的自身環境,以及呈現對於美好事物執著的態度。我想,透過這個策展可以建立一個良好的循環,就如同許多很棒的咖啡都是手沖咖啡,並非出自於膠囊機器。空間的調性上,也會呈現出自然的氛圍,選用臺灣在地的茶葉,以及擁有強烈個性的工藝與手作感設計。

隨著亞洲市場近年的崛起,我也看到越來越多優秀的亞洲品牌,臺北是一個新興的設計之都,需要更多的嘗試與挑戰。事實上,我也看到臺灣擁有許多很棒的設計品牌,如上述所說的 Rüskasa,品牌根基於臺南,我也曾經到訪過這個美麗的城市,對於我連結東方與西方文化有很大幫助,很期待能為臺灣民眾帶來更多的驚喜。▍



臺灣文博會
時間:2016/4/20~4/24
網站:creativexpo.tw/







口述 Jimmy MacDonald
 Celia
 陳鴻文



Jimmy MacDonald 畢業於 Kingston University 大學,擁有室內設計師、創意總監、國際策展人身分,2006 年創辦英國指標性的大型設計展覽活動 Tent London,為英國設計產業中的重要人物。今年獲邀為 2016 臺灣文博會年度策展人之一。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