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倫敦大街上的小酒館和電影明星並肩聽現場表演

Cover story Without music, life would be a mistake

撰文・攝影=張與庭
在台灣念英國文學,在英國研究台灣電影,現在倫敦任職於媒體產業,繼續搞文化交流。

小酒吧裡,觀眾甚至可以聞到表演者身上的香水味。
小酒吧裡,觀眾甚至可以聞到表演者身上的香水味。

相較於其它緯度相近的歐洲城市,倫敦的冬天尚稱得上溫暖,第一次拜訪這家酒館時,是一個剛剛交完論文初稿的冬夜,那年卻很罕見地飄了雪。「雪」在我的成長經驗裡是陌生的,所以每次造訪下雪的城市,對我來說都像踏入另一個次元的世界。初訪「OffBroadway」那個雪夜也是這樣的心情。

我依約抵達朋友說的車站,出站後迎接我的,是寂靜得令人困惑的街道。平常,我的生活圈集中在市中心鬧區,無論夜多深,每條街仍不甘寂寞地喧鬧至天明。所以,踏出車站那一刻,寂寥無聲的街道讓我覺得自己從「雪的異次元」掉入另一個扭轉過的六維空間。異次元中的異次元,這樣形容我和「OffBroadway」的邂逅可能再恰當不過了。

寒風刮過運河上的薄冰和積雪,刀一般的劃著我裸露在空氣中的雙頰。我們沿著運河,在熄了燈的街道上走了20分鐘,這座孵著溫暖黃光的小酒館就倏地闖入了視線。推開門,屋內歡愉熱絡的氛圍和剛才大街上的寂寥成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此時我已經開始疑惑,自己究竟身處哪一個次元?)

手中的品脫啤酒尚未飲至一半,我已經瞭解為什麼曾經住在附近的朋友堅持帶我來這裡了。「Pub」英式酒館一直被視為是英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個英國人總是有自己習慣拜訪的酒館,而每間酒館的特色,或者是店裡供應的某種在地手壓淡啤酒、或者是某個老酒保微笑時額頭的皺紋數量、也或者只是廁所門扉上的某個塗鴉,可能就永久嵌入某人的記憶,成為往後回憶人生的重要線索。

而這間酒館最迷人的,也是它的「在地性」(Locality)。倫敦有數以千計的酒館,當中更有不少是以出色現場音樂演出聞名。然而,像「OffBroadway」一樣,藉由表演幾乎完全抹煞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卻相當少見。

「Off Broadway」是最受當地人歡迎的酒館,平常上門的多是住在附近的熟客。每週有 一天是「Open Mic 之夜」,也就是將拿著麥克風上台表演的權利開放給每位訪客,如此隨興的 KTV 式表演也許只有這類社區小酒吧才 做得到。聽起來似乎是很隨意的做法,但在 台上的表演者卻各個身懷絕技――前一秒還在 吧台結帳的酒保,下一刻便在舞台上彈著吉 他,以天籟般的嗓音驚豔全場。

有時候,舞台上甚至會出現一些頗具知名度 的歌手或樂團,以「路人甲」的身分為大家獻上平時要價不菲的表演;直到下了台,被意猶未盡的酒客們追問出 iTunes 專輯的網址時,觀眾席裡充滿著意外和驚喜的讚嘆聲,才 讓人恍然大悟「原來是他」! 偶爾有一兩位喝醉酒的熟客,在近乎專業的表演空檔時搶下麥克風,抱著愛犬一搭一唱,雖然有時五音不 全,但娛樂效果卻絕對不亞於專業演出,這也許是整個晚上最讓人會心一笑的一刻。

那天晚上,當我正陶醉於台上一位烏克蘭歌手的演出,朋友突然轉過頭來,告訴我上週他在這裡遇見了當時坐在隔壁桌的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y)。我聳聳肩,回答他,這裡是異次元,異次元裡沒有不可能。說完環繞著四周,突然羨慕起身旁這些住在附近、隨時都能自在進出異次元空間的人們。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