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影展 藝術家紀錄片的美感體驗
撰文=林木材
電影文字工作者,著有《景框之外:台灣紀錄片群像》。
圖片提供=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放映結束後,天色已轉昏黃,擔任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策展人的黃明川導演吆喝著,要影人們集合夜遊嘉義。
在這趟小巡禮中,「森林之歌」大型裝置藝術令人印象深刻。它的外型如蛋,由黃藤編織而成,長長俑道可裡外互通,月光從交叉織狀的空隙透入。走入步道彷彿置身森林中,這是在地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隱喻阿里山林業及鐵路盛衰。
有趣的是,這一年在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中首映的《山靈》,正是關於王文志紀錄片。他用在地且原始的方式創作,去回應心中的「家」。片中最魔幻的一刻,是他看著鏡頭說:「我們在這,你的鏡頭對向我,我們兩個都不要講話,兩個在這裡對看就好。這份感覺,比我們講話更深刻更好。」
這個當下仿彿捕捉到了藝術家的心靈,也反映出當我步入他作品中的感受。這或許正是「藝術紀錄片」的可貴之處,除了題材本身價值外,更重要的是導演如何運用紀錄片特性,在兩種不同藝術媒材之間,去轉換、記載或描繪出藝術,傳達出美感經驗。
一年過去,第二屆「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將於三月登場,最能代表影展精神的當屬《一個女人與五本大象》,影片記錄花了大半輩子將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五部鉅作,從俄文翻譯為德文的女翻譯家,如何帶著從顛沛生命苦難與幸運中淬煉出的信念哲理,樂此不疲地投入熱愛的語言工作,她說「我發現最美的是,永恆的語言在沉默中說出,而另一個人懂。」
假若藝術本身是出色的,用紀錄片的力量加 以乘載,勢必帶來更多昇華與反思,也將使 得觀看不只是觀看,觀看可以成為一份對文 化藝術的深掘。▍
八方來瘋─2015嘉義國際藝術紀錄片影展
時間:2015.3.13-2015.3.29
地點:嘉義市立博物館
www.ciadff.org
屏息等待 那魔幻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