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泡泡】掉進兔子洞的製偶師 人生像一堂忘了打下課鐘的勞作課

Cover story Good Job

 

 駱亭伶
 楊志雄

 

崔泡泡 製偶師。從小愛做勞作,長相酷似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長大後用瀏海蓋住過度發亮的額頭,埋進毛海泡棉堆裡做布偶。代表作有兒童節目《水果冰淇淋》、紙風車劇團和 2017 世大運吉祥物「熊讚」、2018 年臺中花博「石虎家族」,三屆臺灣國際泰迪熊大賽冠軍。

 

「  做布偶道具的生活看似夢幻,但面對每個 Case 都像一張未知的測驗卷。」

 

9C2C2589
崔泡泡休息時與自己的布偶演起了對手戲,古靈精怪的模樣像極了奈良美智筆下的小女孩。

 

長期一個人在工作室裡閉門造偶,工作上所接觸的都屬於兒童圈,有時一邊縫著娃娃,覺得自己好像掉進了愛麗絲的兔子洞,連時光也漸漸模糊了。

我不是科班出身,但從小喜歡做勞作。小時候只要一生病,媽媽就會買故事書給我看,每發燒一次,就買一本;或許這奇特的治癒方法,讓我的腦袋裝滿了故事幻想。小學二年級我曾用厚紙板摺成房子,拿鐵絲穿過花生殼,捏黏土做帽子,做出花生一家人,在我的課桌抽屜裡祕密生活了好一段時間。

9C2C2372
崔泡泡細心用針梳梳理布偶的毛海,一直渴望做自己的作品,實現辦小型展覽的願望。

 

高中畢業後我沒考上大學,沒有一技之長卻一心想做美術相關工作。看報紙找到一家童裝公司,負責畫外套上的立體娃娃圖案,騎著小綿羊機車載布片去給阿姨代工車縫。之後去了一家進口日本生活雜貨(ZAKKA)的公司,那時臺灣對雜貨還沒概念,是一份夢幻工作,可惜卻不敵東南亞、大陸產品的競爭。回想起那幾年我很沒有上班運,常常做到公司只剩下我一個員工,吸著老闆痛苦的二手菸,最後還沒領到薪水。

後來我去念基督書院,課餘再到二姊的傳播公司打工,當時她的公司正在製作兒童節目《巧連智》,需要做道具和娃娃。一開始我只會做一般布偶,卻想學《芝麻街》大眼蛙那樣身體中空、手操布偶的結構技法。輾轉認識了我的師傅,知名製偶師謝志明,向他學習打版技法,慢慢展開十多年電視兒童節目和兒童劇團的接案生涯。

9C2C2452
在小小的工作室裡踩著裁縫車,以接案維生,創作滿足夢想,齊頭並進。

 

做布偶道具的生活看似夢幻,但面對每個 Case都像一張未知的測驗卷。拿到腳本時作業期限只剩幾天,需順著劇情做出像法國號、雙筒望遠鏡或口腔保健的牙齒。從構想造型、尋找材料到製作總不斷追趕著 Deadline。雖然常在焦慮、混亂和修改中度過,還是很開心自己的工作能在電視上被看見,也帶給小朋友快樂。

說來好笑,透過紙風車劇團參與製作「熊讚」是個意外,那時我不太知道世大運是什麼,只知是個大活動。整個過程是由我師傅先電腦打版,然後我依等比放大後分版,再請我先生丁小兔幫忙用泡棉做內胚,黏好白身,我再進行塑形細修。過程得注意材料分配,譬如腿露出來的地方要加毛皮,有衣服的地方就選用較輕材質,減輕操偶師重量,沒想到後來迴響會這麼大。

近幾年在接案之外,因為參加泰迪熊比賽和松鼠市集得到不錯的迴響,我的創作重心漸漸轉向工藝級的手工泰迪熊(註)。我喜歡將童話與森林元素放進作品,做出有主題和完整背景的組合創作。數年前參加泰迪熊比賽的得獎作品,就是用愛麗絲夢遊仙境的故事,將熊做成 愛麗絲咧嘴貓,大大的底座還安上機芯讓它成為真正的時鐘。

因為工藝級的手工泰迪熊發源於歐洲,所以這兩年我喜歡逛京都和東京的古董市集尋找靈 感,更讓我對於歐美日老件的深厚美感著迷, 往往一個道具配件,譬如一把鑄鐵老鑰匙,可以用一百種詮釋方式,做出不同主題的作品, 我正練習這麼做,希望創作出更有生命力和靈魂的小熊。

對我來說,創作好像無中生有,但都是從每一 天的生活經驗累積,只是在某一刻迸發。我需要放空發呆才能萌生好的想法,因為喜歡笨拙味道的布偶,找靈感時我會去看真的動物照片,逛逛動物園,或是到有貓狗的咖啡廳混。 其實我是一個抗壓性低,無法承受過度正式人際交往的人,但偏偏好奇心重又愛聊天,所以有時會到家附近的甜點店和咖啡店找老闆聊天,反而更能夠感到放鬆。

說起來自己是幸運的,平常只看動畫片,幾乎從不喜歡看恐怖片或推理劇的我,不管個性、工作到嗜好,幾乎從頭到尾的被幼稚給連貫了,或許正因為接觸的都是兒童節目和劇團, 遇到的人也都很善良單純,才能夠一直做著自己喜歡的事。●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