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 O.OO Risograph & Design 歐點歐歐工作室
文 吳亭諺、駱亭伶、湯明潔
攝 張界聰
盧奕樺(右),朋友都叫她Pip,畢業於實踐大學媒體傳達設計系,原本主修電腦動畫設計,因為喜歡實體印刷品,開始轉為做平面設計。2014 年和綽號小肆的好友劉昱賢(左)在接觸Risograph Printing後,決定將這樣的技術與平面設計做結合,並創立品牌O.OO。一年半前,將工作室從住家搬至現在的共同工作空間。
造訪O.OO工作室是個雨天,在寧靜的臥龍街上,主理人Pip和小肆的代步單車就停靠在大落地窗前。推開靛藍色大門,黑白相間的傳統大理石地板,保留了老公寓的特色。一進門,看見靠著牆的印刷作品展示架,兩、三張個人工作桌,大而輕的木長桌和帶有滾輪的書櫃,在工作室裡辦活動、開課時都方便移動。
去年逛小誌/獨立刊物市集中,發現了O.OO的攤位,他們為市集設計和親手印製的酷卡,以手繪插畫和幾何線條,套上特殊螢光油墨,帶有疊色、錯位的效果,說不上是細緻或粗糙,復古或科幻,卻愛不釋手。開始關注這個臺灣少數結合平面設計,與特殊印刷方式展現風格的設計品牌。
和一般滿是Mac電腦的設計工作室不同,往裡走,有三臺油印機和一間小小的印刷室。印刷室的牆上,貼滿了明信片及印刷色樣,最受注目的是架上一筒筒的彩色大豆油墨滾筒,有時為了印製作品,兩人可能會在印刷室一站就是好幾個鐘頭。
「在碳粉影印機問世之前,印製單色的考試卷、傳單、刊物都是使用傳統的油墨式印刷機,臺灣簡稱為油印機。」站在有30年歷史的黃橘色油印機旁,Pip和小肆一邊操作機器一邊解說著。

兩人從學生時代就開始接設計案,原本單純的接案生活,因為一次旅行,在香港當代美術館紀念品店裡買了一套鳥類插畫明信片而改變。出於設計人的龜毛,發現每張小鳥臉上的紅點和字體都出現對位不齊的現象,原以為是手工絹印,細看標註的印刷方式,竟寫著從沒聽過的Risograph Printing(註)。
註:中文譯為「孔版印刷」或「孔版油印」。
那時才知道歐美的年輕藝術家,開始運用日本 Riso 理想公司在 1980 年代生產的 單色油印機來創作。因其印制成本不高,可以自己選擇多樣的油墨色彩,加上套 印時的不確定性,產生意外效果,反而使每張印刷品都成了獨特的作品。
2014 年臺灣還看不到這樣的方式,Pip 和小肆在一家二手耗材店家找到一臺油印 機,開始嘗試摸索。當在網路上發現已經不再生產的老油印機,忍不住收下來。 就像一棵樹長出了新的枝幹,開始吸引了小鳥築巢。原本以住家為工作室的空間 不敷使用,也想設置一個印刷作品的展示區,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親自來了解使 用,於是兩人在捷運麟光站附近找到了老公寓一樓,也分租部分空間出去,成為 共同工作空間。
因為住家離工作室不遠,Pip 和小肆都是走路,或者騎單車過來。中午進來,先 處理事務性工作作為熱身,像是整理紙廠送來的特殊用紙,跟廠商、客戶聯繫回 信,傍晚,才開始動腦做設計。因為同時要兼顧設計與印刷,設計稿、待裝訂的 紙樣總是一大落,小肆喜歡挑一張採光好的大木桌,讓工作起來更順心。
自從接觸完整的印刷流程,跑過紙廠、裝訂廠,了解紙張和各種裝訂與加工方 式,現在的生活步調不像之前只是埋在電腦前做設計,開課、寫書、印製……更 忙碌了,但也更有趣。為了讓自己保有對工作的熱情,不論再忙碌,也訂下了每 年至少出國旅行一次的目標。
Pip 和小肆今年的目標是放慢腳步,讓自己繼續保持生活感和實驗精神,勇於跨 界,就能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