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37     On The Go Travel


徒步深入秘境雨崩村


┃ 雲南 ┃


48
雨崩村俯景,有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


「謝謝你帶我走進臺灣原住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裡,有機會的話,來一趟雲南吧,也許你會從中國的少數民族找到一些同質的感動。」因為進行臺灣「島嶼拼圖」活動計劃,帶著中國背包客曉蕾感受臺灣在地生活,離別前的一段話,促成了這趟不可思議的旅程。

兩個月後,難得擁有短暫的六天假期,人已經站在香格里拉的土地上,抬頭看著海拔三千兩百公尺的天空。當晚在小木房裡,聽著藏族大哥談著藏傳佛教的信仰,以及喇嘛需要信守的戒律,和成為喇嘛的各種不同方式與階級劃分,有些東西撞進心裡,但你說不出來,只有一種感覺,「別無所求,僅『堅信』,就能讓世界更好而已。」

接著,簡短的三聲叩門聲,開啟了這趟雲南行最奇幻的旅程。「你們要去雨崩村嗎?我們要去,還差四個人可以包一台車,便宜很多,你們想去嗎? 聽說雨崩村就像陶源明筆下的世外桃源般,長期與外界隔絕,保留很多藏族傳統。」


%E9%A2%A8%E9%A6%AC%E6%97%97%E4%B8%8A%E7%9A%84%E7%B6%93%E6%96%87%EF%BC%8C%E6%AF%8F%E8%A2%AB%E9%A2%A8%E5%90%B9%E5%8B%95%E6%90%96%E6%93%BA%E4%B8%80%E6%AC%A1%EF%BC%8C%E5%B0%B1%E6%98%AF%E5%B0%8D%E9%80%99%E4%B8%96%E7%95%8C%E7%9A%84%E4%B8%80%E6%AC%A1%E7%A5%9D%E7%A6%8F
風馬旗上的經文,每被風吹動搖擺一次,就是對這世界的一次祝福。


雨崩村,位於德欽縣香格里拉車程約莫六小時的距離,需翻山越嶺高繞至海拔 4292 公尺的頂點,再一路往下,並住宿於「飛來寺」一晚,才可開始進行為期三天,從西當驛道進入,爾後從尼農驛道回程的朝聖徒步之旅。

「嘿,你們快起床,今天的雲層薄度一定有『日照金山』大景,天啊,你們運氣好翻了,有個日本人等了三個禮拜都沒看到,你們一來就能遇上。這邊有個說法,受祝福的人,才能見到這難得一見的奇景啊。」國際青年旅社的小梅高聲叫喚。


%E5%89%8D%E5%BE%80%E9%9B%A8%E5%B4%A9%E6%9D%91%E7%9A%84%E5%BF%85%E7%B6%93%E8%A6%81%E9%81%93
前往雨崩村的必經要道。


%E5%89%8D%E5%BE%80%E9%9B%A8%E5%B4%A9%E6%9D%91%E9%80%94%E4%B8%AD%E9%9B%A3%E5%BE%97%E4%B8%80%E8%A6%8B%E7%9A%84%E5%A5%87%E6%99%AF%EF%BC%8C%E3%80%8C%E6%97%A5%E7%85%A7%E9%87%91%E5%B1%B1%E3%80%8D
前往雨崩村途中難得一見的奇景,「日照金山」。


天空由黑轉為深藍,金黃色的日出漸漸染黃整座藏族聖山 ── 梅里雪山。耳邊傳來陣陣佛經呢喃聲,藏族人無畏木棧板上結滿雪霜的冰凍,紛紛膝蓋著地,朝向神山合十跪拜。整個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寧靜、神聖、祥和之氣。「對藏族人來說,自然是有生命的,和人一樣。」來自北京的小雪閉著眼感受當下。「那與自然共生的精神,和我們的原住民族一樣⋯⋯」我喃喃自語。

入山後,由於海拔高度關係,走幾步路就氣喘如牛,到了第一個休息驛站,遇見了兩位喇嘛師傅,「你們知道這條路是藏族人每年至少會來一次的朝聖之路嗎?」原來,在雨崩村的神瀑,是藏族人轉山的終點,縱使沒有轉山,也會來到此處讓瀑布的水洗滌身上的污穢,讓身心純淨,得以繼續向新的一年持續前進、平安。


%E6%A2%85%E9%87%8C%E9%9B%AA%E5%B1%B1%E6%9C%80%E9%87%8D%E8%A6%81%E7%9A%84%E4%BA%94%E5%B3%B0%EF%BC%8C%E7%82%BA%E6%B2%BF%E9%80%94%E6%99%AF%E8%89%B2%E6%92%92%E4%B8%8A%E4%B8%80%E5%B1%A4%E5%AF%A7%E9%9D%9C%E7%A5%A5%E5%92%8C%E4%B9%8B%E6%84%9F%E3%80%82
梅里雪山最重要的五峰,為沿途景色撒上一層寧靜祥和之感。


%E9%9B%A8%E5%B4%A9%E6%9D%91%E5%85%A7%EF%BC%8C%E6%B9%96%E6%B0%B4%E8%88%87%E6%A2%85%E9%87%8C%E9%9B%AA%E5%B1%B1%E4%BA%94%E5%B3%B0%E5%80%92%E6%98%A0
雨崩村內,梅里雪山五峰倒映。

溪水的澄淨程度,讓人誤以為落水的花朵是漂浮於空中,像電影場景般的「馬幫」不時馱著雨崩村內所需的物資經過身旁。滿坑滿谷的風馬旗隨風而舞,那是對來往過客最深切的祝福,神秘的瑪尼堆隨處可見,那是供奉給梅里雪山真摯的信仰,「給祂再多,不如是你親手堆疊的禮物。」喇嘛師傅疊上他的最後一顆石頭。

我已經忘了雨崩村是不是如各式旅人口中的那麼美,記憶深刻的是沿路每位走在朝聖路上的人們,無論是否有人關注,仍然用肉身與靈魂和信仰對話,並非對於神佛有所求,而是謙卑地向自然低頭。

更忘不掉那來自西藏芒康大哥的背影,徒步超過千里的距離,只為了幫他剛出生的孩子裝滿一個奶瓶大小的瀑布神水,供他飲用,平安成長,「我們能存在,是因為祂(神山)願意讓我們存在。」他說。起初,我以為是徒步在電影裡,後來,我才知道,原來身處的是純粹因「堅信」而與環境共生的天堂。

在中國快速開發的威脅下,離開雨崩村前我回頭望,心想,再與你相遇時,還會與現在見到你時,一樣嗎?





文、攝 蔡昇達



蔡昇達 「歐北來」團隊共同創辦人、「島嶼拼圖」活動計畫發起人。時常轉換生活,有時候在深山,有時候在大海。文字或攝影是一種認真呼吸後的結晶。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