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冬日裡留白
在三溫暖放鬆獨處


一種體驗 德國式三溫暖



螢幕快照 2017-01-24 下午12.34.28






到桑拿中心享受冬日獨有寧靜

德國的桑拿中心,對德國人來說是生活不可或缺的心靈救贖,在兼顧工作與家庭的身心狀態下,他們懂得為自己按下暫停鍵,從現實中的角色抽離,到當地的桑拿中心好好放鬆。

尤其當漫長的冬日來臨,在桑拿中心進行多種儀式,藉由蒸氣和高溫大量出汗,全身反覆乾蒸沖洗的冷熱刺激下,使身體獲得紓解。每個人袒裎相對,精、氣、神貫注,置身其中,忘卻了裸露的尷尬與彆扭,取而代之的是一幅幅自適風景。

 



桑拿(Sauna)緣起自北歐芬蘭,在芬蘭的語意是:「一個沒有窗子的小木屋」,雖起源於芬蘭,但它帶來的健康養生風潮,對整個歐洲的影響甚大。德國在 1930 年有了第一間桑拿中心。除了以桑拿浴為健康養生主題,中心還附設各種多元設施,如游泳池、靜養休息室、餐廳、按摩療程等。

其中將混有精油的水灑在桑拿間岩石上的 Aufguss(註),對我來說有種莫名的魔力,當精油水噴灑的那一刻,房間裡的水蒸氣與溫度都會再度高升。中心的告示板上會有每間桑拿房的 Aufguss 時間,也會清楚註明所使用的精油配方,通常時間一到,中心人員便會備好混合精油和清水的木桶在房外等候,像是預告儀式就要開始。

讓我印象深刻的 Aufguss 儀式有兩種,第一種是由工作人員拿著泡軟帶葉的白樺樹枝,拍打每個人的背,大家被打得紅咚咚,頓時都成了一隻隻火紅烤乳豬。如果覺得不過癮,在儀式結束後可以到房外排排站,繼續享受被拍打的滋味,眾人一字排開,像極了大片的翠綠山嶺。

另一種儀式則是「西藏頌缽」,依慣例中心人員會將精油水灑在熱岩石上,把十個大小不同的西藏頌缽,放置桑拿房各處高低角落,當精油水開始揮發芬芳的味道,他們猶如靜心般地緩緩移動,走到每個頌缽前,手執木棒輕輕敲下。當人坐在頂層,被熱氣薰蒸得恍惚之際,突然的一個聲響,腦袋好像被禪修大師當頭棒喝重擊,立馬從渾沌裡振作了起來。

在桑拿間裡望向每個人,竟有種置身禪修堂靜定的錯覺。彼此來自各路,互不相識,卻在這裡袒裎相對。為耐住高溫烘烤,精、氣、神需全神貫注,在這裡,我忘卻了裸露的尷尬與彆扭,不管胖或瘦,美或醜,眼前的每張面孔、每個身軀,都變成一幅幅自在的風景,我也因此認識了全新的自己。

冬日獨有的白色純淨與寧靜,被德國人視為最神聖的一個季節,他們說這個季節是專屬於懂得獨處,渴望跟自己生命對話的人。在德國生活多年下來,我總會在冬日裡留白,為自己保留一段桑拿時光,按下生活的暫停鍵,從現實中的多重角色抽離,拾起背包,將幾本書、音樂、面膜,連同浴袍一起裝好,漫步前往,我的那處祕密桑拿桃花源。●



註:Aufguss,德語,是德國桑拿浴的一種形式,往熱爐上澆的水混合了香薰精華油,同時用不同的毛巾揮動技巧將蒸氣撥滿房內。







文、圖片提供 皮爾斯夫人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