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天 分享舞台背後的故事與人生
撰文=林宜屏
攝影=莊騰傑
場地提供=風潮音樂華山旗艦店
Ella 陳嘉樺(右)
臺灣女歌手、演員。1981年生,為S.H.E成員,並跨足戲劇與主持,曾入圍金鐘獎最佳女主角及綜藝節目主持人獎。2015年首度挑戰舞台劇演出。
屈中恆(左)
臺灣男演員,亦是名配音員和主持人。1967年生,畢業於國光藝校,1999年以《將軍令》獲金鐘影帝。近年亦活躍於戲劇舞台,演出表演工作坊和果陀劇場等多齣戲劇。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Ella與屈中恆首度在表演工作坊《愛朦朧,人朦朧》合作,演出富家千金和高富帥少爺的替身女僕和司機一角,有不少精彩對手戲。本期特別邀請兩位分享從愛情與表演中學習到的事,也聊聊自己不拍戲的日子。
小日子(簡稱小):兩位認識很久了嗎?
屈中恆(簡稱屈):2005年時我上《康熙來了》,S.H.E和《國光幫幫忙》三位主持人一起上節目,那是我跟Ella的第一次碰頭。因為這次合作才熟起來。
Ella(簡稱E):對,原本沒有太多私底下互動。真正熟識就是因為演出舞台劇《愛朦朧,人朦朧》的關係,在排練和到臺灣、中國大陸巡迴演出時,有很多的相處時間。
小:Ella演過不少電視偶像劇,首度演出舞台劇,而且是愛情喜劇,感覺如何?
E:有人說這是一種結合動漫和瓊瑤式的誇張喜劇演出,我覺得很能展現人在愛情裡瘋狂、盲目的狀態。其實人在愛情裡面會不知所云,所以劇中當我演的女僕小丁子第一眼見到司機老鄧時,故意講一些自以為文謅謅的成語,因為要假裝千金小姐,念過書、很厲害的樣子,卻錯用成語,而產生一些莫名其妙的笑果,但重點是我們都很非常認真。這場戲好笑的地方就是大家都非常投入,戲外的觀眾可能會覺得你們可以再荒謬一點(笑),其實好笑的是在這個地方。
我自己很喜歡《愛朦朧,人朦朧》的兩對Couple,即使階級不同,其實面對的狀況都一樣,比如彼此見到對方的那一刻時空就暫停了,燈光、氣氛、音樂、煙霧都不一樣了,展現出一見鍾情的感覺,兩對講話的內容不太一樣,但要表達的意思都相同。這也說出當愛情來的時候,是無法阻擋也無法預測的,而且你以為不會愛上那個人,可是你就是愛上了。
屈:嗯,確實都沒用!(大力點頭)
小:現實人生也是如此嗎?
E:對,無法預測、控制,別人再跟你怎麼說那些都沒有用,因為荷爾蒙已經失控了,依我以往的經歷是這樣。也許明明也知道這個男的不OK,但就是喜歡、想跟他在一起,旁邊的人說什麼都沒有用。
屈:其實男生也是這樣,一樣無法抗拒,當愛情來了,它就是來了。明明所有的朋友看都覺得這個女的不OK、不行呀,可是你就會覺得不會呀,只看得到她好的一面。
E:最後清醒,跳脫出來往回看的時候,就會發現明明這個男的有時候會莫名其妙消失,可是你都會能接受一些他給你很爛的理由;人在愛情中是盲目的,只選擇自己相信的,所以人永遠不一定會嫁給自己原來想嫁的人。緣分是很奇妙的,外在條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兩人的互動、相處。
小:屈哥自己的經驗呢?您應該是過來人。
屈:記得我在1998年失戀,四月一日愚人節到小康(庹宗康)店裡喝酒,認識了Vicky,第一眼看到她心裡的念頭是:好漂亮的女孩,但她一定不會看上我。然後一直只當她是哥兒們店裡會跟我打招呼的員工,那時候想追的反而是另一位女生,隔兩年我跟Vicky就突然來電了,完全沒有醞釀期就在一起了(笑),愛情都是突然來臨。
其實老婆大剌剌的性格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從一開始相處到現在已經13年。第8、9年時兩人相處也有遇到低潮,包括家庭生活的一成不變,對小孩教育方式的不同,甚至生活習慣的差異等,很多小事會被彼此放大。這時要回想兩人開始在一起的時光,彼此調整,不可以放大對彼此不好的想法,說穿了就是「一念之間」,生氣前要想一下,話不要馬上說出口,因為氣頭上的話最傷人。
E:婚姻真的要兩人一起努力。
小:在舞台劇《愛朦朧,人朦朧》中,點出了愛情的真相也是假相,假相也是真相,還蠻弔詭的,兩人同意嗎?
E:女生在談戀愛時,一定有做作期。但那不是假,只是想把自己最好的那一面表現出來而已。不只在愛情裡面,在長官或父母面前也是,可能是不想讓對方擔心,但能夠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才是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屈:人在開始談戀愛時,一定會「假仙」的,連交朋友也是呀。
E:戀愛初期會做飯給男友吃。但愛情如果夠堅貞是會讓你願意剝開一切外表、身份,展現真正的自己。我跟我老公算是閃婚,雖然認識四年,他對我來說就是朋友的朋友,一直不來電,我不覺得他帥,他覺得我是男人婆。但突然有一天就觸電了,交往七個月他就跟我求婚。我覺得愛一個人要愛全部,不能只愛自己想看的那一面,因為每個人都有缺點、不足的地方。
小:在這齣戲中兩位是配角也同時是主角,感覺兩位在自己的專業表演上也是如此,即使是配角也能夠演成主角,是怎麼做到的?
屈:當自己是配角時,不必強求是主角。其實主角或配角,都是觀眾的心裡去界定的,不是自己在那邊喊我是主角、我是配角,不是這樣的。
E:我覺得在人生也是這樣的。記得我爸跟我說過:不管做什麼就要像什麼,可是我們一個人通常都有很多種身份,我是女兒、是姊姊、是歌手,也是演員,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身份,今天在哪個角色就要把那個角色演好,如果今天我在台上是主角,那就盡力把主角的事做好,如果我是配角就是配角該有的樣子,簡單講就是「守份」。
小:參與舞台劇和其他戲劇不同的地方是?對表演和自己生活上的收穫是?
E:舞台劇無法NG,而且每一場演出都不太一樣。舞台劇對我而言不難,要跨越的是第一次,我不知道排練到最後,登台演出觀眾的反應,困難在於要面對未知的感覺。可是當我真的在裡頭,每天不斷地排練,我相信到最後變成身體的某一部分,它變成一種本能反應,所以最後反而不太需要排練。
演舞台劇是有趣的事,當舞台劇演員很過癮!台下永遠不知道台上真正發生的事,演錯了、忘詞了,也只有演員自己知道,台下觀眾也許以為演員倆只是對看,只是空白三秒,但對台上的演員來說可能是一年般漫長,非常刺激。而且在電影或電視裡,演出的調整觀眾是看不到的,但舞台劇從第一場演到最後一場,一定會有些不一樣,每一場的驚喜跟節奏都會有些許的差異。
屈:對很多劇場工作者來說,其實我算是劇場新生,戲齡只有八年。舞台劇最讓我著迷的是舞台上的感受,以及觀眾直接回饋給舞台和演員的反應。舞台劇的排練方式是把戲排到熟,遇到問題就停下來解決,討論著重在戲劇的本質。但電視、電影有太多外在因素:道具不行,場地借不到,演員還沒到,商品置入等等,變成得處處遷就,干擾表演的因素較多。
而舞台劇不可能只演一場,永遠有修正的機會。一直到演出結束,每一場戲都有生命在裡面,不是說電視、電影沒有生命,只是它們拍好後就定在那裡、只有一種版本,但舞台劇還有機會改變。
然後是工作的狀態,對我這種有家庭的人來說,舞台劇排練和演出不會熬夜是比較人性的工作,可以保有自己的家庭生活,這是最棒的地方之一。
E:(興奮地附和)對,這點很重要。我也是演了這一次,就跟我老公說:我以後不怕沒飯吃了,我還可以演舞台劇。而且下了班,我還能回家煮飯給老公吃,這不是影視演員或歌手有的生活,電視劇、演唱會有時候得通宵排練或錄影。此外,舞台劇演出後架構就已經定型,不太會改,一切按部就班,剩下就是看演員自己的揣摩。我覺得這樣很好、很舒服,不會再面臨太多改變。可是演唱會或演戲等就不一定,會有很多太不可控的因素。
小:談談私底下的興趣,兩位最喜歡的愛情 電影是?記得哪個橋段?
屈:20多歲以後最喜歡電影《當哈利碰上莎莉》、《意外的旅程》,我喜歡整部電影的劇情,很美!然後鈕承澤(豆導)的 《LOVE》最後一段郭采潔跟彭于晏和好的橋段,我也哭慘了,我還特別打電話給豆導。《奇幻城市》愛情橋段也會讓我哭。
E:《烈愛風雲》兩人在水池喝水,小女孩親他,那一段很美。在愛情受過傷的主角, 也讓我體悟到:你永遠不知道自己說的一句話,會改變一個人。另外,我很喜歡羅賓威廉斯演的《心靈點滴》、《變人》,所以他去世時我好難過。而《阿甘正傳》我看了也狂哭,他一輩子只愛Jenny,連他的那艘小船都叫Jenny,特別感動的是阿甘知道自己有小孩之後的劇情安排,雖然阿甘失去了她,但還有一個小孩。
屈:每個年紀看事情都不一樣,隔多年以後再看,覺得阿甘給人正面的東西太多了。
小:不拍戲的日子喜歡做些什麼?
E:我最喜歡睡到自然醒,現在我有運動習慣,也會去運動。如果時間夠長,會回屏東老家再過過當千金女兒的舒服日子。
屈:我喜歡廢在家。如果有一到兩個月空檔,會安排運動時程表,規定自己運動, 或者吃好一點,也要給點時間跟自己相處。 現在最重要的是多陪陪女兒們,過過家庭生活,而且女兒進入了叛逆期,有時不愛跟我講話,我也要重新學習做爸爸。我想問Ella妳有沒有叛逆期?
E:有。我跟媽媽比較親,五專時那一段時間因為一些事討厭爸爸。我媽很會整理老相本,有一次,我翻到爸爸為了申請殘障手冊,不得已得拍的右手照,表情很沮喪,對比他年輕時帥氣的照片,我突然覺得可以體諒爸爸,其實他在父親的角色上扮演得很好。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難處,父母親的感情問題,子女也要學習放手,因為人生沒辦法事事圓滿,什麼都要。我覺得女兒一定都會比較體諒爸爸,只是也許是用另一種方 式,或是要多等待一些時間,這是我隨著年 紀增長逐漸體會到的。▍
Info
表演工作坊《愛朦朧,人朦朧》於2016年1月23、24日於臺南文化中心演藝廳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