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郁茜】我只買白色餐具 其它顏色都是朋友送的

 

Cover Story Handy Tableware in Everyday Life

口述=安郁茜

在美國學建築,回台後到學校教書, 曾任實踐大學設計學院院長、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執行長。2010年卸下院長職務,跑去不丹幫忙喇嘛蓋廁所。

探訪.撰文=魚書
攝影=李盈霞

 

001
爲了擺放多種類的蛋糕和零食,需要不同尺寸和高度的碗盤,以及叉子夾子湯匙。

 

台灣小孩的成長經驗很少跟廚房有關,但是我們家例外,三個小孩從小放學回家就得進廚房幫忙,媽媽下班回來準備作飯,小孩就得在旁邊洗菜丶挑蝦子的沙腸… …等等,吃飽之後還得輪流洗碗。大學畢業後我到美國念硏究所,突然鄉愁開始大反撲,想吃這個想吃那個,然後就開始學做蔥油餅、嘉義雞肉飯丶烤火雞……,當時這是唯一能夠安慰自己的方法。

那時候常常做飯,又有很多留學生朋友來家裡吃飯,我學著怎麼擺盤大概也是從這裡開始。第一次一定是弄得亂七八糟,留學生家裡的配備也不太齊全,所以養成做「施工計畫」的習慣。假設有十五個人要來吃飯,我就開始規劃家裡有多少盤子、鍋子, 三天前先把哪一道做好,放進盒子裡,然後把鍋子空出來拿去煮第二道……,時間到了,再按照施工圖去執行就沒問題了。當時的調度很有限,能夠變的花樣也少,回台灣之後,來家裡吃飯的朋友和學生越來越多, 我的盤子碟子也從一買六侗逐漸變成了一買十幾二十個。

我挑選食器的原則是不管品牌,也不會管是誰設計或是誰做的,因爲它要通過你的檢查、符合你的個性, 才能進到你家。旅行其實是最好的採購時間,旅行的時候剛好看到,那就是對的緣分,把對的東西帶回家。你一定會在不同的國家、市場和店買到各種杯盤,但是又很難把它們送做堆,變成一場大聚餐可以拿出來使用的陣容,所以我有一個原則,就是專買白色餐具。大部分的品牌和品項都有出白色, 這是我的安全招。如果你在我家看到其它顏色的餐具,那鐵定是朋友們送的禮物,這樣也很好,因爲花俏的東西買了整套,簡直就像在上演封神榜,只出現一兩個剛好有點綴效果, 像餐桌上的一朵花。

食器這些東西都是身外物,我不會捨不得跟學生或者朋友分享,打破了就算了,當然這是被學生訓練出來的。曾經有學生幫忙洗碗,我就眼睜睜看著外公留給我的水晶杯子飛出來,摔破在地上,當時人都傻了,那杯子多珍貴啊, 我總共也只有兩個而已,不過當第二個也砸了的時候,就沒感覺了。被砸掉的東西太多,現在看到喜歡的碗盤,可能就會六個或十二個這樣的買,你就砸吧!砸不完的。

 

02
在北越旅行時找到的不規則瓷器組, 是幫德區品牌代工的外流產品,手感很好, 拿來裝零食和水果都好用 。

 

 

我是個實用主義者,很少買純裝飾的東西。 如果看到一個喜歡的物件,我會馬上在腦中想像食物放在裡面的畫面,如果想到兩三種,那就買定了, 一個食器一定要多用途, 有好幾個不同功能才行。煮飯煮到一定程度的人就知道,有些盤子是過日子很難用的,在外面吃飯,有些誇張的盤子不適合家庭用,就不會跟著我回來。之前看到一個橢圓形的盤子,剛剛好可以裝一條魚,旁邊還可以放一些配菜裝飾,比如馬鈴薯、萊姆片等等,這就是我想帶回家的好東西。

食器的選擇是這樣,選到對的組合,盛上去的食物看起來都特別好吃。 我在一邊做菜的時候就會一邊想, 等等用哪個碗剛剛好。熱的或涼的菜,放的盤子也有差別,放熱湯的碗底下得要有個托,大同的餐具大部分都有,讓你不會燙手。像這樣一邊在腦袋裡面思考丶一邊在分類杯盤的籃子裡翻找, 找到對的搭配,像選秀的感覺很有趣,這動作聽起來麻煩,常常做就很快,也是煮飯的延伸樂趣之一。

朋友都說我家的碗盤來自五湖四海。幾個不規則形狀的瓷 器,是去北越自助旅行時買的。自助旅行的好處是可以停留很久,東看西看,北越現在有點像以前的加工出口區,大量幫國外品牌代工。這批容器像蛋殼  一樣薄,質感也很好,是幫德國品牌代工的產品,底下的商標也還留著。

有時候,我會去一間叫三華行的餐具批發行採購杯盤,大同出品的瓷器設計簡單,品相好的大概佔了其中 1/3 價錢又相當親切。我現在天天用的大杯子就是在那找到的,從實踐時代跟著我到現在。我平常都喝白開水跟咖啡,不太喝加糖的飲料,不過一忙就常常忘了喝水,倒了一杯放在那,很有存在感,也提醒自己得把它喝完。

除此之外,鶯歌也是挖寶的好地方,不要 一開始就往漂漂亮亮的大店裡走,我建議盡量往小巷子裡鑽,去那些可能連招牌都沒有的店,然後往最裡面的貨架去,在貨架最底下,你可能會找到一批囤積許久、乏人問津,但其實很棒的餐具。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07期 我們愛用的杯碗盤)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