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北沢世代】手掌大的本冊裡看見老臺灣的影子

創作對話 創作背後的故事總是有著汗水

企劃製作 《小日子》
撰文 鄭雅文
攝影 韓承燁

IMG 6303
Monique以獨特的選書風格經營「下北沢世代」,創造一種新形態的閱讀氣候。

 

Monique
「下北沢世代」出版工作室經營者,從2007年起引進國內外絕版獨立刊物,親手撰寫每一本獨立刊物介紹文字,這是她實際支持獨立刊物的一份心意。

Q:「下北沢世代」成立的原點?

A:我們單純只是喜歡書本、獨立刊物,許多有趣的刊物都會抓到一個重點切入主題,像是從八家將切入艋舺的地方文化,以進香配備的專題,讓看似沉悶的宗教議題變有趣。2003年,我們開始在網路上介紹自己喜愛的刊物,網路上反應蠻好的,讀者看了也想跟我們買,也就漸漸開始了「下北沢世代」。

Q:從現代獨立刊物中,可曾見到過往的臺灣?

A:在小誌出版組織毒草的《家庭月刊》裡,發現了不曾見過的臺灣。他重新剪輯1976年由電視周刊社所創的《家庭月刊》,將內容剪下拼貼成一本新的小冊子,雖然沒有生長在那個年代,但因為這本小誌重新回顧了早期的雜誌,發現它們的切割單元很用心、企劃排得很緊密,想像力豐沛,原來當時的刊物這麼新潮、摩登啊。

IMG 6283
毒草《家庭月刊》

Q:特別想推薦哪一本刊物呢?

A:臺灣這幾年出現了許多獨立創作的品牌,《小島一號》的第一期就是採訪襪子品牌,編輯直接跟著品牌團隊到工廠看襪子的製作,甚至一起玩、一起生活,整本刊物只專注地講一個品牌,進行深度報導,讓讀者更能體會品牌的用心。

IMG 6284
小島 Xiaodao《小島一號》

Q:有令妳眼睛一亮的臺灣獨立刊物嗎?

A:2014年,幾個蘭嶼年輕人做了第一本屬於蘭嶼的雜誌《島嶼記號》,以島民的眼光,非常仔細地去傳達島嶼的生活,介紹一些只有島民才知道的知識,卻不會讓你覺得煩或膩。他們用有趣的方式轉達在地文化,比如說以簡潔的版面介紹傳統圖騰、飛魚季使用的器具,而不是教條式談土地信仰。

IMG 6288
952vazay tamo《島嶼記號》

 

Q:請介紹一本特殊裝幀形式的臺灣獨立刊物?

A:《博物館計劃一號》是一本插畫小冊子,另外還製作兩張小門票,預告下兩期的刊物主題,並附上一張呼應刊物內容的小海報,設計和整體企劃很有連貫性。作者插画家XUE假想參觀礦石博物館的經驗,翻開小冊子就像跟著他一起看了場展覽,從博物館入口的注意事項,到觀賞各式礦石,最後挑選紀念品,療癒的筆觸很吸引人。●

IMG 6311
XUE《博物館計劃一號》

 

 

「下北沢世代」現已歇業。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