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旅行方式 用味覺認識土地
撰文.攝影=鄭雅文
文字工作者,大學就讀資訊傳播系,前陣子到捷克參與老酒廠重建,著迷於老事物新生命,以及任何形式的美好生活。

花東縱谷位於中央與海岸山脈之間,是臺灣原住民主要聚集區,花蓮溪、秀姑巒溪、卑南溪三大水系,織網般錯落其中,人們逐水而居,隨處可見菜園、稻田、果園、茶園、農場,太平洋的風沿著海岸山脈從車窗灌入耳際,直覺產地與餐桌的距離近了。
抖掉都市塵埃,抵達「烏尼囊工作坊」,坐上露天卡車,跟著主人王美華到自家菜園摘菜,一座小小山坡,種滿各種植物,主人看似種得隨性,其實自有一套規則,秋天種波菜、夏天種芥藍,菜園裡的智慧,只有真正踏進土裡才明白,蝴蝶、青蛙在園裡穿梭,主人挖起地瓜、芋頭,準備上桌料理。
兩年前,王美華和先生胡明智回到家鄉,想起兒時長輩們唱著八部合音,繚繞山谷,於是將八部合音的精神植入餐點,八道菜皆是傳統的原住民料理,以小米為主食的布農族,搗米木槌還是婦女的嫁妝呢。小米豬油鹹魚飯,搗碎玉米製成的玉米飯,刺蔥水煮雞,地瓜芋頭烤肉,南瓜母子絲,樹豆酸菜排骨湯,龍葵花生湯,清甜的自製小米酒。在竹屋裡,聽男主人說著部落巫師的故事,吃進肚子裡的不只是食材的鮮甜,順便把部落的神秘情節也一起拌進飯裡。
走出鹿野車站,找到隱身在巷口的「鹿野小館」,由原本在美國擔任廚師的Daniel經營,販售鹿野少見的西式餐點,店面如同尋常人家,沒有過多的裝潢,料理卻有精緻細節,玻璃瓶裡裝著加入檸檬、薄荷葉的中央山脈山泉水,以原住民慣用的竹杯盛裝。沒有既定菜單的五道料理,以奶油炒麵粉加入西洋芹、洋蔥、馬鈴薯的南瓜濃湯,融合五國文化元素的Finger Food,使用在地薑黃的義式燉飯,麵條完全融入醬汁的紅醬義大利麵。捨棄西式餐點的優雅奢華,Daniel回到家鄉,以鹿野食材,烹煮一道道異國料理。
關山從不以草莓而聞名,園主賴善能卻引進大湖草莓,經過不斷的嘗試與改良,打破南島炎熱而不適合產草莓的觀念,在「親山農園」裡種下了飽滿的草莓。進入草莓園前, 園主還特別提醒我們記得把幕簾關上,因為 烏鴉常會飛進來和大家搶草莓,早上他還剛趕跑一隻烏鴉。
園主將自家種的草莓製成冰淇淋,吃得到草莓的果肉,更加入自家種的關山米,口感扎實,盛裝的脆餅以關山米麩製成,鬆脆口感中帶有淡淡米香。如果食材真能記憶一片土地,關山對我來說,除了米粒的香氣,更少 不了草莓的酸甜味道。
火車緩緩地駛離縱谷,看見農夫彎腰照顧稻米,僅僅一瞬,似乎感受到米飯的霧氣,覆滿鏡片。▍
縱谷慢食 • 健康居遊
FB:縱谷慢食 健康居遊 「懷念父親的八部合音」
套餐NT$380元(預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