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之以恆的減量之美
一種生活 每天學習斷、捨、離
一直以來我提倡的不是「減塑」,而是「減量」。減量其實就是斷、捨、 離。我自 15 歲開始不斷搬家,直到現在,在持續搬家的過程,反覆思考自己要的是什麼。也感謝老天讓我沒有擁有太多的錢,這讓我可以將減量確實做好——減量就可以少花錢,讓居家變得好整理。「減」絕對是一件好事,「多」僅是一時的歡愉。
每當要外出用餐,或是為家人準備晚餐,我就會把便當盒、保鮮盒、使用過的塑膠袋放進竹籃,提著它到市場,請店家幫我把飯菜填入餐盒,將花椰菜放進籃子,用自己的塑膠袋去秤四季豆,其實做這些事並不如想像中麻煩。
我在網路上和大家分享的「減量」,其實就是盡量在外帶食物或買菜的時候,不去拿取一次性的東西,像是飲料用吸管;若是去超市,難免會遇到食物被保麗龍或保鮮膜覆蓋包裝,有點兩難的情況,我也是盡量做到好。而沒有吃完的剩菜,我不會丟掉,隔天拿來做成美味的鹹稀飯,只要嘗試將原以為費力的事,當作是一種享受,它就會是一件有價值的事。
塑膠袋的使用不僅製造出許多垃圾,也會降低家庭品質,影響視覺品味。因為不想花費太多的時間整理塑膠袋,所以我索性不向店家拿取,紙袋也一 樣。只要去逛百貨公司,我就會拎著一個大籃子,儘管百貨公司的提袋做得很扎實,喜歡的品牌,禮袋也做得十分漂亮精緻,但到了整理之際,要不要丟掉就會是一個難題,自己其實也不會再去使用。為了不輕易浪費美好的事 物,也就不拿紙袋。提一個大籃子去百貨公司,就像是為自己的減量理念做宣傳。
雖為節省地球資源而提倡減量生活,但我出門依舊會用車,如果不開車就沒辦法接送小孩和日常採買。我認為自己在做的,充其量就是對得起自己,在世界的循環裡,我們其實不知道自己做的是不是真為這個地球好,話雖如此,但還是要去做,只要想著對這個地球釋出善意,就要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去實行。
也許減量在短時間內看不出太大的變化,以淨灘為例,費時撿拾垃圾之後,隔日一見,海岸旁又是一堆垃圾,儘管知道沒有立即的成效,但還是要做。明知對環境不會產生什麼影響,我還是堅持減量。做一件自己覺得很美的事,其實很浪漫,這樣的每一天,都像在寫詩。▍
口述 徐玫怡
文、攝 林曉盈
徐玫怡 身兼數職,除了是家庭煮婦,還是親子圖文作家。在世界即將被塑膠袋淹沒前,就已經找到減塑的樂趣。經常在網路上分享減塑心得,獲得網友們廣大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