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是我們進入南美洲的第一個國家,從來沒有親身接觸南美文化的我,最好奇的無非是當地人到底吃些什麼?
幸運的是,在首都 Bogotá (波哥大)和我們當志工的小鎮 Ibague (依瓦格)都有當地朋友帶我們東吃西吃,甚至邀請我們到家裡做客,真切體驗了哥倫比亞的家常菜。
在哥倫比亞的餐桌上幾乎餐餐都有米飯,我們當地朋友「載卡多」的阿姨說煮飯的米水比例大約是1:2。聽了這一番話後我終於明白一個多月以來吃到的飯都超濕軟的原因!義大利麵也常是主食之一,通常也是煮得非常軟爛。除了麵飯以外,主餐也很常搭配 yuka,中文稱作「樹薯」。吃起來像是纖維超多又沒味道的馬鈴薯。
所以常常一整盤裡會同時出現飯、yuka 和豆子類的澱粉類大集合,然後搭配一塊雞肉或是其他肉類。亨利常常覺得來到哥倫比亞以後經常想放屁,我猜應該是吃了太多 yuka和豆子的關係吧。
除了主食之外,一般餐廳甚至在家裡,通常還會包含一碗湯和果汁,這樣才算是完整的一餐。但我的小胃口,常常喝完湯就飽一半了,哪裡還吃得下後面的澱粉大餐啊?
接下來就依序介紹一下哥倫比亞一天的三餐。
Desayuno 早餐
Changua (Caldo de huevo) 水波蛋牛奶湯
changua 唸起來很像「彰化」,所以我一次就記住這個名字。做法很簡單,牛奶加水煮到微滾後加鹽調味,最後加入兩顆水波蛋和麵包就是一道傳統的 changua。實際喝起來超像臺灣的鹹豆漿!
有些做法會直接在湯裡加入香菜調味,但我在 Bogotá吃過的則是放在旁邊讓客人自己加。
Tamal 肉粽
tamal 其實是墨西哥菜,但哥倫比亞也非常流行當早餐吃。主要做法是用玉米粉包裹雞肉和其他配料,再用香蕉葉包起來蒸熟吃。味道清淡,因為蒸過,會帶有葉子的味道。吃起來滿像臺灣的肉粽,但更軟更濕。
Pan 麵包
除了傳統早餐店以外,哥倫比亞也有很多麵包店。裡面有很多長得像法國可頌的歐式麵包, 但都只有樣子像而已,吃起來完全不是那一回事。
不過哥倫比亞麵包店有個秘密武器叫做 Arequipe (焦糖牛奶醬),麵包只要加了它都超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