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是療癒和淚水的道場


一種嗜好 看球賽是反芻心境


IMG 72221
由原住民棒球發展協會舉辦的「關懷盃」,選手都是可愛的原住民青少年。


我不是激情的球迷,不會對著球員大叫我愛你,不會追著球員要簽名,但我是個愛哭的球迷,某些感動一旦戳入胸口,一秒瞬間,鼻頭就酸,眼淚就掉下來。

不是太清楚這之中的因果關係,究竟是因為愛哭所以容易在觀賽過程落淚, 還是棒球原本就有讓人落淚的基因,總而言之,我既是個愛哭的人,又是個容易邊看球邊掉淚的傢伙。即使是簡單的一個 Play,攻守交替的幾秒之間,野手拍拍投手的肩膀,一起跑回休息室,只因為他們剛剛一起把失分危機處理掉。或是適時的逆轉安打,幾乎可以逆轉卻揮棒落空的剎那。狂喜或狂悲,彷彿球場對決就等同於自己人生的衝撞,這感覺有點瘋狂,有點病態, 但是看球的人,應該都懂。

哭得最慘的,倒不是因為輸球,倘若輸得坦坦蕩蕩,毫不畏懼,最後一個出局數、最後一球,都認真面對;那麼,即使輸球,好像也贏得甜美的養分。走出球場,吹著風,遺憾雖有,但溫暖也尾隨而來。很難懂吧,但是看球的人,應該都懂。



IMG 5261%E5%A4%A7
球員在場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牽動球迷情緒。


類似「永不放棄」、「正面對決」這種口號,如果放在真實人生拿來說嘴,好像覺得矯情,但是放在球場,也就理所當然。怎麼吶喊,怎麼振臂高呼,都有腳本預寫不了的故事,恰好在你人生最沮喪、最疑惑的谷底,不斷跳出來告訴你什麼叫做「永不放棄」和 「正面對決」云云,有這麼巧的事情嗎?不用懷疑,看球的人會告訴你,沒錯,就是這麼一回事。

某一年,東京巨蛋本壘後方,看著球衣背號 51 的鈴木一朗應該是最後一次穿上日本國家隊戰袍,拎著棒子,走上打擊區,全場四萬多觀眾,在簡單兩聲擊鼓的帶領下,有默契地,發出那幾乎可以撼動整個巨蛋屋頂的「ICHIRO」聲浪,瞬間,眼淚就湧上來。

過了四年,仍然是東京巨蛋本壘後方,看著日本球壇永遠的野球先生「長嶋茂雄」,經歷中風復健後,穿著西裝,挺直腰桿,走向紅土開球,與他同期、經常被拿來比較的王貞治先生,迎向前去,握手擁抱,英雄惜英雄,那瞬間,我也哭了。

東部某球場,場地陽春,外野計分板甚至還需要工讀生拿粉筆標示得分,場內比賽的球隊將球具排得整整齊齊,比賽過後,勝負決定,兩隊球員列隊脫帽,彎腰鞠躬,「謝謝裁判,謝謝球場」那瞬間,也讓我感動,淚水模糊了遠山的光。

有時候是因為場上的比賽,有時候是反芻自己的心境,不就是一場比賽嘛,不就是自己要面對的人生嘛,就要像打者糾纏著投手不放,棒子很黏,球跟到最後,即使打出平凡無奇的內野滾地球,那就跑啊,跑到讓內野守備慌亂,速度快到讓接球的人也害怕到手軟,那麼,機會就來了,上壘之後,把自己的得點圈拉到眼前⋯⋯我喜歡一邊看球一邊跟自己對話,類似這樣,生猛而真誠。

我喜歡那些擊球之後拚命衝刺的球員,明知在壘包前被刺殺的機率很高,也不會跟速度妥協;我喜歡那些在投手丘用頭腦與膽識解決打者的投手,更敬佩本壘板後方為配球絞盡腦汁的捕手,那不是只有球種和位置的問題,還有邏輯與機率的智慧;我最無法抵擋的,還是那些被傷痛與低潮糾纏,卻不輕言放棄的球壇不死鳥,那種屢仆屢起的精神戰力,往往寫入我的筋骨,成為「一球入魂」 的高濃縮錠劑,只要一顆,終生受用。

瘋了啊,只是球賽,哪有這麼多道理,哪有這麼多哭點,但哭點總能觸動內心一個脆弱的點,你看著球棒擊中球心,發出爽脆聲音,往外野全壘打牆,拋出美麗的弧線時,你必然會站起來,把希望也順勢拋擲出去,那是幾秒之間的飛行。據說球場上空有所謂的棒球之神,棒球之神會選出一場比賽最讓人感動的 Moment,最讓人難忘的 Play,然後你的淚水就會落下,在心裡刻下一道深刻的痕,一輩子難忘。

我常常就這樣記住那個 Moment,然後忘了誰贏或誰輸,只清楚自己哭得很慘,轉過頭,發現周圍也哭成一片。原來,球賽是道場,棒球是療癒,流淚之後,內心清澈無比,人生已然不同。▍





文、攝 米果



米果 文字工作者,從小在臺南長大,喜歡搭公車、吃陽春麵,看球賽配啤酒。著有 《13 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等書,個人部落格:「私生活意見」。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