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旅行觀察 日式旅店裡的感動設計
撰文.攝影=吳東龍
主修工業設計,嗜觀各種展覽,以「設計」為藉口出發各地旅行。 不時書寫設計觀察、描繪設計風格、紀錄設計影像。育有FB吳東龍的設計東京。

在發表的2分30秒內,瀧川小姐要以法語完整闡述何謂「日本式款待」並不容易,事實上內容僅只提到安全、乾淨的街道、路不拾遺與有禮的計程車司機等,儘管某些部分在台北已能達到相同水平,不過這位日法混血美女主播以笑容、眼神和手勢款待觀眾,其實早已擄獲(款待)大半人心了。
回想上次分享那間小豆島上的醬油旅館〈島宿 真里〉,同樣用了おもてなし的字源,分別是以「ひし」「お」「で」 「も」「て」「な」「す」來為其七間房間命名,(其中ひ しお是「醬」的意思),這些單字連接起來其意是說:用醬油來款待客人。
之所以是用日文「款待」而不是英文外來語「服務」,這其中的差異何在?我想,款待是發自內心的,就像是一期一會般地誠摯對待彼此的心情,處處站在相對的位置為對方設想;而講到「服務」,它或許會基於禮貌或存在於可被計價量化的情況裡,例如:服務費裡的服務,服務就可能是對價關係所產生的行為,服務的好壞可以取決於花費的高低,或用小費的多寡來評價。因此在很多地方,我們可以因付出相當的費用而得到較好的、或是公式化的服務流程,卻不見得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款待。
有關款待與設計的關係,對我來說,在日式旅館裡,款待其 實就是最高明的設計。尤其是旅館裡的女將或是服務員,每 個接待的節奏、姿態似乎都經過重重模擬操演,而空間的設 計與環境的擺設,也都被仔細而精準的計算著,就像設計中 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然後待人。之所以說其高明,就在 於款待是要在不驚擾對方的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讓對方感受到 那份體貼,更不會有虧欠對方的舒適感。
舉例來說,某次入住一間新的平價旅館,乾淨方便必然是基本需求,空調調節亦是平常,唯更細膩的是在於室內的燈光色調還能 調整為冷色或是暖色,讓入住者可選擇在自 己喜愛的色溫下入眠;甚至更講究的旅館, 對於燈光的調控設計採以漸進式地增亮或漸暗,讓光線情緒不會因如倏地明暗而轉變太 大,這是用光線細膩的款待著。
我曾在旅館泡完溫泉回到房裡,發現床已鋪好,甚至音樂開始自動播放,連睡前甜點都已經備妥,睡前的時光儘管短暫,也要讓你感受到幸福款待而安穩入眠。或者待在房內泡澡,起身後就有毛巾一旁靜待,這是連距 離都計算妥當的款待設計。又或淋浴後肥皂沒用完,還有個小袋子讓你帶回家繼續使用,毫不浪費的貼心款待。
有次要搭乘旅館停在地下室的接駁車前往車站,先於一樓check out後將行李交付服務人員,他們便讓我獨自搭程空間有限的電梯到 地下一樓,當電梯抵達時,行李與車子都已 完全Ready,內心驚嘆難道是瞬間移動?更 有次也是搭乘旅館的專車前往碼頭搭車,旅 館人員在門口鞠躬揮別後,車子走了大半圈 的路,原班人馬的服務人員到了另個可以讓 車內住客外望的地方,以豆大身影與住客二次揮手告別。
有時不由得笑了。款待的設計不只精巧, 也是令人期待的演出,也因如此讓我想去 追求這些意料外的款待,實在有趣。而關 於日式款待的獨特,也正如瀧川小姐在演 講中所言,會讓人一生難忘。離開旅館的 那個早晨,我空腹在碼頭候船,突然想起 保冷袋裡旅館給我的咖啡牛奶,「原來早 就想到了!」雖然牛奶是冰的,但心卻很 溫暖。如果設計也能如此精彩令人無法忘懷,想必就是一個成功而感動人心的好設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