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日常


隱身市場旁的刺繡工作室


┃永無島┃



DSC0305



袁朝露,2004 年創立永無島刺繡工作室。從小喜歡畫畫,高職時就讀機械製圖科,曾到電機工廠、櫥櫃設計公司上班,1995 年開始接觸拼布、縫紉直到現在。擅長將自己設計的圖樣,利用刺繡或拼接技巧,結合衣帽、布杯墊等生活雜貨上,創作時,多選用未漂染的純棉、麻、花布等,堅持一針一線親自縫製。





中午時分,鄰近基隆廟口的仁愛市場人來人往,阿公在攤販前精挑細選,希望能買到新鮮的魚貨,還有頭髮梳得漂漂亮亮的阿姨們,坐在市場的老咖啡館裡閒話家常。永無島工作室的主理人袁朝露告訴我,過去基隆港因船運貿易蓬勃,許多最時髦的舶來品都可以在這裡買到,雖然現已逐漸沒落,卻仍能從街上的委託行、酒吧轉型的老卡拉 OK 店,看見當年興盛的風景。

從小就住在基隆的朝露,因為喜歡這裡的生活氛圍,選擇市場附近的老公寓作為工作室,和經營甜點品牌的女兒共同使用。採訪當天是基隆難得的好天氣,走進公寓,陽光透過落地老窗花玻璃,照進長窄型的工作室,而朝露的女兒正在烘焙訂製甜點,香氣布滿整個空間。


%E4%B8%BB%E5%9C%96 DSC0100

工作室裡的木製桌椅、老式裁縫桌,都是朝露多年的蒐藏。也許是在眷村長大,又曾學習機械製圖,對舊物總有獨特的情感,也特別有眼力,能辨識鐵件的鍍膜、硬度,或是箱子的作工細節。她常戲稱自己被拾物神眷顧,有時連遛狗也會四處看看路邊有沒有被丟棄,卻是「好東西」的老家具。

她拿出最近的得意蒐藏,是 90 歲的房東阿嬤給了她一把,自己學生時期使用的庄三郎剪刀(註),握柄和刀口是使用不同等級的生鐵製作,看起來打磨得十分細緻,刀口還有個特殊的弧度適合用於剪布,不過因為年代過於久遠,朝露特地拿給磨刀師重新整理。無論是工具還是桌椅,工作室裡每樣物品,都與朝露一樣充滿故事。


%E5%89%AF%E5%9C%963 DSC0056
朝露蒐集了各式各樣的剪刀,還有一把止血鉗, 用以處理縫紉的細節。




%E5%89%AF%E5%9C%964 DSC9998
零碎的布片、繡線、穿線器都被放在小碟子上,方便使用。




朝露說,會開始學習刺繡、拼布,是婚後在宜蘭做廚具設計工作時,有次經過拼布店,想起作家三毛曾在書裡提及在沙漠裡做拼布的情景,想著也許自己可以試試看幫小孩做點什麼,於是報名學習拼布的課程,而後也慢慢地摸索刺繡、貼布等技巧。

若您要繼續閱讀,請先註冊為小日子網站會員! 前往註冊頁面。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