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嫻 推薦
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台北詩歌節協同策展人。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少女維特》等,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

《一起移動》是對愛情極為忠誠的詩集,寫愛情,比寫其他題材更好。同時,在短處偏處最有蓋不住的甜味,小詩表現也比其他部份來得精彩。
「動用所有的靈感/約你出來吃飯」《告白》、「多想你隨口問個問題/讓我費盡心思來回答你」《一個呵欠以後》,這樣的詩句可以輕易動人,以「靈感」應對「吃飯」,以「費盡心思」應對「隨口」,以最難得最耗力氣者,應對最普通事,像巨雲儲滿雨水等待著可以傾瀉的一刻。這其實可以看成席慕容「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的變形,而更輕盈,更日常。
愛情主題的文學書寫,未竟的等待,壓抑,困守,絕對比已竟的被愛來得重要(放閃的人走開喔)。像是「節食直到/可以從同一個地方/出發去吃早餐」《虛線.餓》,就讓人覺得應該要趕快餵食,「你的冷笑話/讓我笑得身體都熱了」《偽戀愛》,因為對方的存在就是熱源啊!但是忍不住就是要跟著熱源一起移動,「像一瓶髒水坐著等待/新的告別/對那一直都深愛著的花」《宇宙》,自我貶抑是情詩的拿手好戲,我是髒水你是鮮花,我是爛泥你是不染的小王子,「是誰剝下來的蛋殼/修補了銀河?/你的指紋在殼上閃閃發亮」《宇宙》,指紋如此沉重蛋殼如此脆弱,比起來補天女媧與銀河焊接工人好像太強壯了。大抵也因為等待是這麼高密度高強度的事,「不被愛的,終將成為泡沫/刷洗著角落,而我從未問過為什麼」《動物園沒有》,人魚泡沫的結局才會變成愛情故事權威。
(完整內容請參閱《小日子》039期 升起營帳 找回自由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