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員用生命資源替換角色
一種工作 遇見迴光是生命中的祝福
曾有一位老師說,我初入行就遇到楊德昌導演,決定了我的命運,在懵懂無知中進入劇組,一大群人從早到晚不斷的討論、思辯,並不是在培育什麼明星,而是共同創作,從那裡我知道原來表演是可以透過討論激盪出各種可能性。
原本楊導找我演的電影叫《想起了你》,講一個謀殺和失憶症的故事,後來為了我整個劇本重寫,以我的所飾演的琪琪為中心點,重新排列創作。看到劇本原來是可以從演員的生命養分中延展發生的,給我很大的衝擊。楊德昌是帶我打開表演這扇門的導演,他像是一個永遠跑在前面的人,影響了我對表演嚴格的態度。
到了蔡明亮導演,演員參與跨越的幅度更大,我也從一個不太敢發出聲音的人,在自我表述上更加自在。蔡導真的讓我經歷到演員不論在場景、編劇、造型美術上,都可以積極發出聲音,在創作參與領域上更拓寬。對我來說,他像個革命家,不斷質疑藝術的本質,我常常想把他的頭腦切開,看看裡頭到底裝了什麼?不管你喜不喜歡他的作品,但在創作上這件事上,他非常堅持也非常獨特。
《迴光奏鳴曲》是錢翔導演的第一部長片,當時我正好處在人生的停頓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能創作,錢翔的出現是一道溫柔的力量,他的人格特質非常敦厚,十分尊重保護演員,他的體貼和細膩,正適合當時脆弱的我。他讓我完全浸泡在角色裡面,同樣有很多討論,給我最大的接納空間,直到我完全通體舒暢。我常說,在人生轉換的季節裡,遇到《迴光奏鳴曲》的錢翔導演和劇組,是我生命中很大的祝福。
對於女主角玲子的心理揣摩,源自於我的生命也到了某個關口,雖然沒有她同時面臨更年期與空巢婚姻的經歷,但我很自然可以進入一種家庭與生命突然架空的狀態,處在很深的孤寂裡。
真的要感謝我前面所受到的創傷,父母在一年內相繼離逝,很快的轉移到角色身上,演員其實是會大量運用生命資源與情感經驗,來作為角色的替換,這一塊才是表演的關鍵,只要能夠站穩了,其它譬如去學車縫,練習探戈舞步,就是技術層面的事了。
對於玲子生命狀況的借鏡,我也訪問了身邊朋友,很多跟玲子的狀況非常像,真的是一 面倒地妥協。孩子長大有了自己的世界,也面臨長輩生病照護問題,顧不得心裡面還有多少想望和渴盼,幾乎都是卡住不動的狀態,最後至少玲子還是動了一下。
也因為這些準備,雖然片中發生的都是很小的事件,但是看過後力道會慢慢出來,是會回溫的,像酒喝下去起先沒感覺,但某些時刻突然瞥見了一道迴光,發現它原來還沾黏著,已然沈澱在心底。
建議喜歡表演的年輕朋友,可以多學習舞蹈、功夫等,透過這些技能去開發身體的敏銳度,多看些好電影,擴充自己認知想像與感受的能力,在情感上多擁抱與經歷生活,尤其是電影導演的選角,是因為內在已經有那個角色在裡面,而不是要去演出,就像我生命的挫敗與痛苦,竟然成為角色的養分,最後會發現能成為這個角色是源自於內在的豐富性與生命資源,而感謝著人生所經歷的四季。▍
文 駱亭伶
圖片提供 牽猴子整合行銷
陳湘琪 台灣女演員、北藝大劇場設計學系專任助理教授。是眾多導演、影迷和戲劇系學生心中的繆思女神。2014 台北電影節以《迴光奏鳴曲》獲最佳女主角獎,電影於 10 月 3 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