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一張專輯
逛起東京二手唱片行


一種旅行 到下北澤必去的唱片行


%E4%BA%8C%E6%89%8B%E5%94%B1%E7%89%87%E8%A1%8C1
Yellow Pop 的老闆樂於分享老唱片的故事。


開始接觸東京的唱片行,是因為有一次要幫朋友買還沒解散的「東京事變」樂團的某張專輯,走進了新宿的 TSUTAYA,不熟悉日文無法跟店員交談的我,憑著感覺,應該用了比一般人多幾倍的時間終於找到了那張專輯。找到的那刻,頓時有種鬆一口氣的感覺。這幾年,去了東京快十次,我開始發現這個城市中的音樂風景,有專賣二手的、黑膠的特色唱片行,這些店家,沒有過於集中的琳琅滿目,但是置身其中,反而隨手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東京,大型的連鎖唱片行很容易找。但我想聊聊二手唱片,關於下北澤和中野。

下北澤在東京都裡,是個有人文風情又很獨立的地方,用現在的說法就是文青必遊景點。這裡,有一些 Live house 和小劇場匯集,不時也會看到背著吉他剛練團完的路人走過。第一次去下北澤,我就被「Yellow Pop」這間二手唱片行迷住,店面小歸小,專輯不算太多,但是黑膠唱片卻真不少,店裡保存了長久歲月的氛圍。老闆英文還行,攀談幾句還能聊出一些音樂知識,七〇、八〇年代甚至更久遠年代的音樂,他都能一一細數。

「Disk Union」是日本大型的連鎖唱片行,全日本有三十多家分店。下北澤分店的空間寬闊,逛起來很舒適。商品按照音樂類型擺放,稍微仔細翻完一圈,可能就花掉了一個小時。CD 架的上方擺放不少周邊商品,有些不少看起來像是配合專輯一起送的絕版品,在小型唱片行裡不容易找到。

準備離開下北澤時,不小心逛到「Mona Records」,Mona Records 的外觀像是咖啡廳,一樓分租給其他店面,二樓是唱片行兼咖啡廳,三樓則是小型的 Live house,整層空間有點像台北公館「海邊的卡夫卡」大小,也有點像是台北的風和日麗唱片行之於院子咖啡。去的那天,三樓正在為晚上的表演彩排,聽起來很龐克,但不是太專業,不過青春滿分,像是已經正式演出那樣地使盡全力。二樓則是有很多不同於一般流行專輯的作品,最吸引我的是他們會把來這裡表演的人的作品集結成合輯,很熱血,應該蠻值得聽聽看的。

動漫迷到日本,不免喜歡到中野逛逛,因為這裡有不少中古店,專門賣舊玩具、CD、漫畫等。我第一次到中野,沒有特別研究路線,卻誤打誤撞地在舊式街道中撞見了「文化堂」。文化堂乍看不太起眼,但是這間從 1947 年就成立的老店,大概有三千多張的唱片收藏,其中又以古典唱片居多。顧店的婆婆知道我從台灣過來,還連忙感謝 311 地震當時台灣的協助,讓我感到窩心。雖然我日文普通,婆婆也不太會說英文,她會指著店裡的雕像告訴我她最喜歡貝多芬,讓我明白這間六十多年老店的堅持,是來自於對音樂真正的熱愛。

要走的時候,婆婆站在店門口鞠躬說了非常謝謝「どうも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還揮了揮手,當下真以為自己是《來去鄉下住一晚》的名人,有幾分捨不得呢。▍





文、攝 左光平



左光平 電台主持人,唱片公司企劃,以前發過專輯,現在以文字工作為主,想出書,看到這段話的朋友請為我加油。人生的願望是四十歲退休後定居東京。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