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 story 017  Farmers’ Home Cuisine


物競天擇後的
健康魚蝦 化為料理


┃阿禾師海水自然蝦貝┃


阿禾師夫婦堅持對環境友善的自然生態養殖法。
阿禾師夫婦堅持對環境友善的自然生態養殖法。


我的前半生,幾乎就是一篇台灣農漁業和工商時代的發展史。

我出生在雲林口湖鄉,父親種田,也養蚵和魚蝦。小時候我的便當雖然是蕃薯籤,但是配菜卻有蚵仔和蛋,生活算是不錯。現在的人可能很難想像在民國四、五十年代,台灣最有錢的縣市是雲林和彰化縣,因為這兩個縣市是農漁大縣,等於是台灣的糧倉。

但是在我小學時,村子裡的年輕人開始上台北找工作,因為台灣的工商業發展起步,需要很多人力。我也在國中畢業後去嘉義念書,二專念的是電子工程科,一路從事電子與工程相關工作。民國 92 年,我 45 歲那一年,因為父母年紀大了,加上我做工程臂膀曾經受傷,決定回家接手養殖事業。

剛回來時,我也是一般的魚蝦養殖,該用藥就用藥,但是不久後發生了台灣鯛外銷歐盟被驗出藥物殘留的大事件,政府開始重視水產養殖品的檢驗,訂了嚴格標準,還幫很多大學買了檢驗藥物最精密的儀器。我跑去養殖協會當志工幫忙檢驗,上了很多教育訓練的課程,才知道我們現在吃的食物大多是化工博士做的,不是田裡長出來,也不是水裡養的。

從這些經歷我知道,投藥或不投藥養殖都是一條不歸路,我決定選比較辛苦但健康安心,不會一夕反撲崩盤的經營方式。這三到五年從少量用藥到完全不用藥,採用低密度的海水生態混合養殖,蝦子、文蛤、龍膽石斑、虱目魚、金目鱸⋯⋯混在一起養。有些病弱的蝦子,一下子就會被兇猛的龍膽石斑給吃掉,同時也滅了病菌,不會傳染開來。剩下來的都是經過物競天擇的健康蝦子。

同時我也堅持每一條魚都放血,放過血的魚比較不腥,受到台北人歡迎,同時保存上也不容易腐敗,像沙西米都是放過血的。但是因為一條條處理很費工,所以沒人想做。剛開始連我父親都不能諒解,覺得這樣沒有「魚仔味」,會有人要買嗎?但是漸漸地連他也喜歡吃放過血的魚。

我的魚蝦,因為參加楊儒門創辦的「248 農學市集」,漸漸打開銷路。我太太一週有三天要在台北擺攤,為了方便,她乾脆在三重租房子。在市集她認識了很多農友,也經常做產地拜訪。她的個性比較活潑,喜歡變化,品質好的海鮮川燙、清蒸就很好吃,但也不能永遠一成不變。她會動腦筋去搭配其他農友的食材,大家互相牽成。

像是酸辣水果蝦沙拉就用了屏東綠盟的愛文芒果,和味道比較香又辛辣的紫色洋蔥,再加上蕃茄、檸檬、香菜等等,看起來顏色漂亮,也爽口開胃,在市集示範很受客人歡迎。如果過了芒果產季,也可以用鳳梨來替代。

酒釀紅棗燉鱸魚這道料理有個故事。我太太她有段時間身體勞累,感冒很久都沒好,有位農友就送了一罐自己做的酒釀給她補身體,但是酒釀的味道她不太習慣。後來,她想到用酒釀來取代酒,拿來煮鱸魚湯應該不錯,再加上苗栗公館農友的新鮮紅棗一起燉煮,果然讓身體修復,補足了元氣。

鱸魚本身就是一種很有生命力的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易於消化。有一次我撈了一條金目鱸,放血過程中,不小心被牠掙脫溜回池子裡,過了三天我捉到同一條魚,發現三天前放血的傷口已幾乎癒合了,難怪人家都說手術完要吃鱸魚。這道料理四季皆宜,夏天流汗多,人容易疲累,吃鱸魚湯可補氣;秋冬的話,酒釀可多放一點,整碗熱呼呼喝下去很過癮。

剛開始回鄉心情很無奈,感覺自己是工商社會的失敗者。但是回鄉十年的收穫,第一是找回健康,健保卡只用來看牙齒而已。第二是這十年都吃自家種的菜和養的魚,有天吃到人工催熟的愛文芒果,舌頭麻麻的,我知道我最原始的味覺回來了。從此好的、不好的食材我分得出來,這是用真心的覺醒所換取的。▍





口述=王坤禾、孫杏宜
創辦「阿禾師自然魚蝦貝」的夫妻檔,中年回鄉,堅持以高鹽分海水自然生態養殖,不抽取地下水、不投藥,得到好評。

採訪.撰文=駱亭伶

攝影=楊智仁









┈┈┈┈┈┈┈┈┈┈┈┈┈┈┈┈┈┈┈┈┈┈┈

Cover story 017  Farmers’ Home Cuisine


這個季節長什麼野菜就摘回來吃

物競天擇後的健康魚蝦化為料理

休學去務農種出 Q 彈的稻米

白胖彎的綠竹筍最為脆甜多汁

假日農友收集在地蔬果變身法國菜

不夠鮮艷的無硫金針是赤科山上的好味

藝術家農夫種的有機木瓜

┈┈┈┈┈┈┈┈┈┈┈┈┈┈┈┈┈┈┈┈┈┈┈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