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上投手丘 實現單純自我

Cover story  我的小日子╳ 30 人

口述=黃俊隆

創意出版人, 從事過唱片及出版業,2004年成立自轉星球文化,出版同時兼責創作經紀,旗下作者有彎彎、宅女小紅、聶永真、林怡芬。

文字整理=曾虹琳

攝影=李盈霞 

圖片提供=黃俊隆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 2016 07 25 %E4%B8%8B%E5%8D%8812.06.09
在投手丘會讓人重整思緒,要很專注,排除外在情緒的干擾還有現場環境狀況。

記得高中聯考完那年夏天,沒事就跑到社區附近的學校運動場去玩,那時候看見場上有教練在帶棒球隊,因為從小對球類的運動細胞不錯,看著看著,偶爾偷偷幫忙撿球,後來就默默地就混進去球隊一起學。一直到大學只要有機會都會在球場練習傳接球,後來系季盃的棒球賽也會上場玩。

但一直到真正把棒球當例常生活的一部分,要從四年前開始算起。棒球跟籃球不同的是,要有場地跟隊友組成才能玩,那時候加入朋友的球隊,開始每週末在社子島球場打球。對我來說是開啟了一扇棒球之門,有了同伴隊友,開始想固定參加比賽,但因為球場聯盟要排賽程,只有參加一個球隊的話,平均2 ∼ 3 個禮拜才能打一次球,因此後來又加入了另外兩個隊,現在我們參加兩個聯盟,社子島聯盟跟新店聯盟。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 2016 07 25 %E4%B8%8B%E5%8D%8812.06.21
唯一留的比賽球是四年前先發大幅領先時下場,賽末兩局被 逆轉再度上場( 乙組賽制允許) 拿下勝投。

 

小時候迷棒球可能是膚淺的英雄主義,覺得棒球很熱血,當投手很拉風。現在對我來說除了興趣當放鬆,也像是一場旅行、一場進修。從家裡到球場、比賽開始到結束,對我來講就是一個小旅行。你會感覺比賽要開始,歷經棒球的高潮迭起,被逆轉、打爆、差一分輸球,很有戲劇張力。

我是投手,站在投手丘上是一種呼吸的過程,那個禮拜的身體、心理情緒狀態很容易反應到球場上,看著本壘板,看著打者、看著捕手手套,會去把它幻化成一種投射,感覺好像日常裡面一些不可逆的挫折,會想要從球場去找回失去的,或者說把熱情投注在上面,去有所發揮得到肯定的成就感,得到對自我的認同,對我來說是一種內在自我重建的小旅行。

職業病使然,心裡面都會去鋪陳編輯「棒球場上教我的二十件事」之類的,例如人生就是「硬拗」(放手一搏的意思),很多時候人生會有轉折起伏,只要用意志力把轉折熬過去,其實比賽、人生就是你的。松坂大輔在甲子園的時候,某場球賽竟可以完投250 球,就讓我很佩服他意志力可以這麼堅定。

每一場比賽都是我反覆在跟自己生活對話,每場球賽都是鍛鍊。棒球哲學跟心理因素有很大關係,是很細膩的比賽,棒球是即便我投得好,但隊友有可能失誤,或前面幾局領先到最後又輸球,也之所以它的微妙跟深奧,常常在球場上帶給你很多比人生還真實的結局。打棒球和過小日子很像,回到單純的狀態去面對跟享受每件事,因為外在不能掌控的事很多,難得可以掌握到自己的意志去做一件事,我覺得那是小日子很重要的態度。▍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