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拉胖】結合錄音室和咖啡館的秘密基地 是一種很Man 的浪漫

Cover story  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

迪拉胖 Dela Chang
標準天蠍座,好惡分明,粗獷時是顏社音樂的老大哥,細緻時能寫一手好文章。

撰文=方琪
攝影=韓承燁.簡子鑫

將自己對美食、音樂、咖啡的喜好結合起來,並加上錄音室的工作間,打造了Beans & Beats 這樣有巢穴般氣氛的秘密基地。(攝影=簡子鑫)
將自己對美食、音樂、咖啡的喜好結合起來,並加上錄音室的工作間,打造了Beans & Beats 這樣有巢穴般氣氛的秘密基地。(攝影=簡子鑫)

Beans & Beats Café,就跟名字一樣,提供好咖啡,還有好的音樂節拍。這裡原本是我的唱片公司,漂亮裝潢,內建整套廚房,純粹是個人興趣。這幾年富錦街的Life Style 受到喜愛,不少人直接推門詢問是不是一家咖啡店,正好我對餐飲有熱情,便默默進行裝修改造,把自己對於秘密基地的想像投射其中,每樣東西對我來說都很獨特。

我想,男生都喜歡有一個自己的秘密基地,我把所有覺得有趣的事物結合起來,咖啡館、錄音室,樓下是唱片行兼練團空間,最深處的玻璃隔間就是我的辦公室。店裡弄得比家還要舒服,幾乎天天中午過後就會進來,工作、看書、寫東西,生活的重心全部轉移。

有時泡一整天,抬頭看著店內一片金色的微光,發現這家店也是我這個人從裡到外的縮影。

一兩年前經營雜誌社,曾大量閱讀國外雜誌,累積了我對空間的的想法,剛好應用在Beans& Beats。我用工業風為底, 水泥、黑鐵鐵材、木頭來做建材,好看復古的正版家具,再增添銅、不銹鋼的金屬氣氛,燈光暗暗的,有點成熟,有點Man,這種氣息的咖啡店,是我覺得國內比較少有的。過程中,我盡量不改變建物,把錢花在家具上,用光線來做氣氛,燈打到的地方就像一個表演舞臺;包括店內的音樂,也和樓下有專屬DJ 的唱片行同步放送,讓客人能夠融入臨場的氛圍;所有飲品、餐點,有我把關的標準。我想,既然要做,就要做一家實在、不虛假的咖啡廳。

仔細看店內的天花板上的水管,請了一位很要好的留學舊金山插畫家,把顏社的故事畫在上面, 包括牆上的塗鴉,仔細看有種敦煌壁畫的感覺,關注顏社的人,可以發掘許多驚喜。比起貼上大幅藝人海報,我更喜愛這種隱藏在細節處的設計。

我喜愛閱讀與寫作,對於菜單的用字與文案特 別在意。因為向來以身為南部人為榮,也就把一些習慣用字放了進去,例如:濃縮咖啡「套」 麥根沙士,是招牌飲品。最近新推出的「白色 的瓊瑤女主角夢幻蛋沙拉三明治」,故意玩文藝 腔,以華爾道夫沙拉為底,清爽適合女生。另 外用來搭配墨西哥捲的辣肉醬,做成的 Taco Rice(塔可莎莎醬飯),是我自己很愛的隱藏版餐點。

開一間這樣的店,除了帥,也是一種對臺北的實驗,出發點是覺得「臺北應該要有一間這樣的店」,而非設定「這樣的店在臺北可以賺錢」,我們的複合型態不易看懂,也沒特別行銷,但如我預期的,客人多半受氣氛和概念吸引而來,空間裡的人事物,都有類似的磁場。我也經常約生意夥伴來此開會,環境氣氛是一種無聲的溝通,實體化也讓品牌形象更深化,信任自然在其間流通。

咖啡廳的錄音室是屬於我們自己的創作天 地,不對外開放租借,平時歌手們都會窩在裡 面,像蛋堡就喜歡點個飲料蛋糕,靜靜坐在窗邊做自己的事。而隔著一塊小玻璃,客人看得到裡頭正在創作音樂,藝人們也覺得咖啡館的 人味,調和了工作壓力,是一種剛剛好的距離。

每天傍晚,客人漸漸少了,我喜歡在門口的小階梯上,看樹看夕陽,想點事情,有微微的風吹過,就是所謂的魔幻時刻吧。朋友圍著聊天,公司的 DJ 在旁玩滑板,這一小段的富錦 街,就像自家哥兒們的後院。而坐在樓下的唱 片行裡,是另一種滋味,黑膠播放的音樂充 滿整個空間,看著封套研究,查查歌手的資料,調調音色,很純粹的時光。

隨著自己年紀和心境的變化,顏社也成為一個有著成熟氣質的嘻哈廠牌,咖啡館也和音樂 一樣,有著多元的類型,能夠跟音樂廠牌和唱片行結合,把對我來說很夢幻的元素都擺進 去,我找到了開咖啡廳的快樂與意義;更期待未 來在我秘密基地裡,所有那些將要降臨的魔幻時刻。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