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月庵 × 林芳如】編輯不是文青苦工 編輯書, 更編輯人生

聊聊天  兩個世代聊編輯書

30-15

傅月庵(圖左)
知名舊書達人、資深編輯人,本名林皎宏,筆名蠹魚頭,編輯晚輩稱為「魚頭叔」。曾任茉莉二手書店執行總監,遠流出版公司總編輯、《短篇小說》主編。主編「遠流博識網」期間,成為台灣出版史上第一位走出書本,直接面對讀者大眾的出版人。今年七月首度開講「做好編輯四堂課」,傳授編輯是專業,亦是修行的理想。

林芳如(圖右)
時報出版大眾新潮線主編。因為日劇《愛相隨》而充滿幻想投入編輯一職,熱愛日本文化;憑著一身憨膽的氣魄,在出版社打滾數年,滾來滾去,老天垂憐終於滾出了一點技藝。至今在歷史悠久之出版社拜師學藝,期許自己能在享受江湖風光的同時,練就一身好功夫。編輯作品《史明口述史》曾獲金鼎獎。

 

有人說,一本書,作者是爸爸,編輯是媽媽。在資訊爆炸、眾聲喧嘩的社群時代,編輯如策展,有了賦予脈絡、重組價值的好編輯,創作者的用心才會被看見;即使書的形式轉變,編輯永遠被需要;編輯如何發現千里馬?如為何寫好一封信?在快速變動的閱聽新時代,聽聽兩代編輯人現身說法。

 

小日子:聽說魚頭叔已恢復自由之身,準備重返江湖?

傅月庵(以下簡稱傅):不能編書只好玩臉書,手會癢啊。

林芳如(以下簡稱林):魚頭叔,請你編書會不會很貴?

:我價碼也不會很高,有時我編書不用錢,像楊索的《惡之幸福》,那本賣得不錯,總編輯許悔之送我一個觀音,擺在家裡頭。

:那我跟總編輯說多準備幾尊佛像。

:哈,太那個了。且明年四月前沒有時間,要為臺灣老作家編輯舊作,嘗試走一條新的道路。

:再回來編書並且開編輯課,是對目前出版環境的進擊?

:今年感受最深的是為什麼好多編輯把自己的職業看得那麼低?編輯是勞動者,但相對於其他職業來說,很難被剝削,就算有業績壓力,我也不覺得是剝削。編輯工作相對比較自由,早上睡到中午再來上班,或是出去一個下午,只要能把書做出來,老闆可以不用管你。

當然編輯的薪水本來就偏低,這個行業的總產值很少,號稱五百億,到底有沒有不知道?可能郭台銘一家公司就抵過整個出版產業;但不能用這樣的心態來看這個行業,整個環境有一種受害的氣氛,那我就自己出來做一做吧!
我以前也不講編輯,受到我的師傅莊展鵬先生的影響,他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編輯,沒什麼好講的;我還是想講講看,可能也講不出來什麼道理。出版界現在人心惶惶,退書率太高了,有五成。可是相對於日本的書店業者或編輯,他們認為一個行業有一個行業的自尊,雖然時代走到這裡,自己還是能做點事的。

中國大陸的出版界也一樣,大多數像芳如的年紀,30來歲當主編,將來就是總編輯。雖然也是抱怨社會一大堆,但是會覺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出的書是可以改變這個社會的。雖然會被要求產值,編輯自己知道做的事情是超越產值的。我在台灣聽到的聲音都不是這樣子,強烈的低氣壓啊。

其實編輯是永遠存在的,就算電子書也需要編輯,只不過將來老闆不一樣了,可能是中華電信、HTC,不再是出版社。

這次去中國大陸我發現一件事,那邊編輯命不錯,他們一直被制度綁住,第一是書號制,有書號才能出版;第二點出版社是公營的,就500家,所以出版市場很難開放的。但是現在已經演變成很多出版社自己不出書,跟私營的編輯工作室合作,假設我是工人出版社,我有100個書號,一年能出一百本書,就去跟十個工作室合作,負責研發內容,出版社發行,台灣不正往這邊走嗎?

網路時代公司沒辦法養這麼多人,就像現在唱片公司都是跟獨立的音樂工作室合作,出版社也一樣,負責鋪通路、辦發表會,編輯部都散在外面。而中國的出版界本來走得比人家慢,現在反而誤打誤撞,剛好符合現代潮流,台灣恐怕還要經過一番陣痛才能轉型。日本漫畫界早就是一個個編輯工作室自己策劃主題,再找出版社合作發行、拆利潤。

:所以每一個編輯將來都是獨立的策展人,更要強化專業眼光去開發主題與作者?

:像我不可能去開一家出版社,但我可以去跟出版社談我幫你做這本書,可以合作一個CASE,也可以是一年。規模縮小是未來趨勢,出版社相對風險也小。所有的問題都是因為出版要搞企業化,要產值、年度計畫,連一個辦公桌、一坪地都算進成本,出版的產值不是這樣算的,業績壓過本質,好的東西當然出不來。

:現在真的有一種每天受威脅的感覺,大家都說紙本會不見,我要跟人家解釋,就算紙本書不見,編輯工作還是會存在。

:紙本書仍然在,但會變得精緻,就像五月天出唱片可能只限量一萬張,讓粉絲收藏,目的不是賣CD,是為了行銷演唱會。書也是一樣的,出書是為了推廣作家的演講,將來的趨勢就是這樣,所以妳要去開發幾個天團、天王作家。我覺得年輕作家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將來會越來越重要。

林:怎麼判斷好作者?資訊來源太多。

傅:除了言說能力,要看在他的圈子裡, 人家是不是相信他。像寫樂文化出了一本 《尋豆師》,這本書在市面上不見得賣得很 好,但會走咖啡館的系統。因為作者許寶霖 在這個行業就是他說了算。妳就是要找這樣 的人,在臉書上寫得好,很多人按讚的未必好,因為按讚太容易。妳之前不是有參加品 酒會嗎?去找妳嗜酒的親朋好友,他們一定 知道那圈子誰最懂。

問:剛才已經講到出版社未來的轉型,以及從達人中找作者。那當編輯要有書感是指?

傅:我慢慢去思考「書感」這件事情,並不 是指可以看出一本書很強,畢竟很強的書大家都要搶,版權費也高,而是說這本書還不 錯,有講出一些東西,我知道那些人可能會 喜歡,知道可以怎麼賣,去幫它定調。先抓 住這群人,讓這本書從那邊引爆,這樣至少 不會賠錢,然後看看這一爆,能不能蔓延。 書感不是找到最好的,而是知道這個時代需 要什麼書,有些人天生就有那個聯想力。

林:我的書感跟魚頭叔比較接近,就是憑直覺,像之前簽了日本AV始祖導演溜池五郎的 《AV女優的工作現場》,賣的還不錯,但是還不到蔓延。

傅:那本書不錯,其實是探討AV產業文化的,毫不情色,比較可惜行銷上有點猶豫不 決,其實所有書都是這樣,起先在中間,編輯要決定路線到底是往右或往左偏一點,偏 偏封面選了桃紅色,太輕了,想吸引看AV的讀者,不過這群人看A片都來不及了,怎麼會看書?不然應該會有更好的成績。

問:書感要怎麼培養?

傅:要看報紙,知道社會現在發生什麼事? 有哪些現象?一直到現在我每天花很多時間 看各大電子報,也不只看台灣,還有以前香 港的主場新聞,和大陸的澎湃新聞。慢慢就 會知道這社會上哪些東西在冒泡泡,看多看久之後,就會歸納,妳現在就少這個。

林:我有看網路新聞。

傅:歸納要長期觀察,才能去解釋這個直覺。有些東西是 上帝給的,隱隱約約知道這本書可以賣,但很難用口語講 出,有一天可以把脈絡清楚表達出來,能夠說服人,就不 會發生走偏的事情,這就叫做定調,一本書能賣,定調是 很重要的,妳現在還只有球感,已經搶到球了,定調是要 去投這個球,妳還年輕,我也不是一開始就會。

問:魚頭叔和芳如是怎麼入行的?

傅:我真的很愛看書,想找個看書就有人付我薪水的工 作。我念台北工專土木科,卻主修旁邊光華商場的舊書 攤。後來喜歡歷史,就去念書,覺得當學者也不錯,結果 越念越不對,唸到35歲,加上又失戀,老師看我這樣實 在不行,介紹我到遠流工作,哇,這個工作好,校稿、潤 稿,同一本書我要唸三次,多爽啊,每個月老闆還給錢。 我天生要當編輯,我有一個本事以為人人都有,一本書我 在書架上看過之後,就會記得它擺在什麼位置。以前有人 要找書,我常表演隔空取書,叫他去光華商場的哪家書店 找,結果都找到了。這有個好處,因為看過那麼多封面, 編書時會知道這本書大概應該長成什麼樣子,跟美編的溝通相對容易。

林:這根本是特異功能。我2007年從台北醫學院畢業, 一開始在醫療改革基金會做事,但我不想面對醫療糾紛, 想說唸書混過校刊社,還好那時出版社還願意收沒經驗的 編輯,現在已經完全不收了。

我在三采出版社是做自製書,健康食療養生類,裡面有 食譜,60道中有30道得自己做,公司有廚房和攝影棚, 做好就端進去給攝影師拍,上班前先去買菜,連煮飯都會了。因為是圖文書訓練很紮實,把自製書那一套給學 起來,後來又去了幾家出版社,一直到行人文化待了三 年多,自己興趣慢慢明顯,可能那邊的環境讓我比較有空去念有的沒的,開始研究日本文學、潮流文化、漫畫等。

問:談談編輯要會跟人家喝咖啡這件事。

傅:喝咖啡其實就是聊天,編輯要會聊天, 會聊天就是要多讀書,亂七八糟,什麼都要 會一點,而且要有話術。最簡單的話術就是 把對方的最後一句再複述一次,他有被聆 聽,就會繼續講下去。我發現跟小孩子講話 也是這樣,很有用。喝咖啡聊過天之後,彼此就有信任感。

給作者寫信,也要對他有所瞭解,最簡單的 方法是知道他出了哪些書,現在網路上都有 試閱,至少序文要看過,不要只看書名,人 家一講完全答不上來,那就糗了。不要去發制式信,格式雖然一樣,但內容我會重寫一 遍,最後寫敬上。最近收到某大學發了一封 信給我,連名字都沒改過,就失禮了。

寫的信要讓對方看出自己誠意,我主編《短篇小說》時,通常寫第一封信過去,只是徵詢意見,一開始先介紹我自己,等他回覆, 不能講一個字多少錢,但完全不講也不行, 只能說會致贈微薄稿酬,讓對方知道是有稿 費的。第二封才說明,如果OK,再說什麼 時候截稿。不要想一封信把所有的事情給解決掉,好像人家非要幫你寫不可。有的人 會全部說完,幾月幾號截稿,還請對方給帳戶、身份證影本,這樣不太好⋯.

林:魚頭叔,你會寫撥冗回覆嗎?

傅:不會,他沒有義務要回覆。如果都沒 有回,我很急的話,就再寫一封,還是沒有回,就另外找人有緣份的人。如果有電話可能會打,寫過一、兩封信,有回信的話,比較熟了,才打電話過去,就像我不會直接跑到人家家裡去,打電話與寫信也 有這樣的分別。

要我舉最強的例子是「上海書評」主編陸灝。兩年前他要我寫一篇文章,我到現在還沒寫,因為沒時間。他知道我九月一號開 始沒工作,寫一封信來問候,「最近怎麼 樣,離職了還習慣嗎?時間多了文章可以寫了?」中間看到什麼相關文章,還會寄給 我,「這篇寫得不錯,給你當參考,那你要開始寫囉?」

問:真的像媽媽一樣把文章給養出來。

傅:好的作者要咬住,有時候要Push,也 不能太客氣,反正就是當朋友。我會尊稱對 方為先生,如果他真的是老師,我才會叫老 師,不然太浮濫;不卑不亢,彼此才能尊 重、對話。有時當編輯久了會勢利,對新手 頤指氣使,對賣得好的作家又很卑微。合作 無所謂誰高誰低,你出了你的作品,我出了 我公司的書,但是你有什麼希望跟我說,我 盡量幫忙。

林:我還是都會尊稱老師,但曾經被要求要 會伺候,要懂得點菜和眉角,我的個性不適合啊。

傅:編輯會越做越小也是這樣,需要去伺 候人,你今天會伺候人就一定會看不起 人。你在那邊失去的,會從這邊補回來, 這很糟糕,其實永遠都不知道哪本書會變 成暢銷書,所以編輯不要想著贏,而是想著不能輸,賭桌旁邊站久了,總有一天會是你的。▍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