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崁1567小書店】緩下腳步 重拾書店家業的夢想

Cover story  Start Here, Make a Difference

口述=夏琳
大學念歷史、研究所讀藝術管理,希望將人文藝術融入住家附近的社區裡,也重拾長輩夢想,傳承書店志業,決定在南崁開一間小型社區書店。

撰文=許哲寧
攝影=韓承燁

 

cover19
開一間小型社區書店,結合自己辦展的興趣。

我們家祖孫三代都以開書店為業,六〇至七〇年代的高雄鹽埕區,短短一百公尺內,就經營了三家書店,因為這裡有許多的外國船員,下岸後不是去酒吧就是到書店看書,而我每天都坐在店裡的小紅椅上讀《三國演義》、《鏡花緣》這類很厚的磚頭書,《水滸傳》甚至都讀過好幾遍,這多少啟發了我後來選擇念歷史系,而且對於文化論述的相關書籍都非常有興趣。不過在我上了國中後,書店人潮漸漸散去、無法生存,因此家裡長輩紛紛歇業改行。

大學畢業後,進入《民生報》活動企劃組工作,待了七、八年的時間,從公關、展覽策劃到採訪寫稿,學會了我現在工作上的所有技能,但也因此犧牲了生活品質,每天除了睡覺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私人時間。2008 年後,我成為Freelancer,經手處理許多大型展覽,累積了人脈和業界知識。

在這幾年間,我的母親、公公、爺爺、奶奶及父親一一相繼離去,就連曾經一起工作的夥伴也是,前兩天還在Facebook 按讚,幾天後人就突然不見了。我認真去思考,到底為何要每天這麼忙碌,是為了糊口、還是幾萬塊的薪水呢?庸庸碌碌過一生到底是為什麼?

翻開存摺內頁父母親留下的金額數字,感嘆他們都還沒有享受到人生,就這樣離去,同時看見去年底「小小書房」印製的獨立書店地圖,發現桃園竟然沒半間特色書店,於是決定重新連結起與親人的情感,以小時候最深刻的書店記憶,做為承續家族回憶的起點,在住了十多年的南崁,開一間社區型書店,打造在地的微型藝文聚落。

夢想中的書店,希望能夠開在沒什麼商家的地方,最好店外頭能有一座公園綠地。花了一段時間找到現在的地點,請朋友幫忙規劃出帶有「展覽」形式的空間設計,讓所選的書也能具有如同展品的價值,供人在陳列書架上好好「品味閱讀」這檔事。

這裡會陳列新書、舊書,包括文學、歷史、哲學、生活等⋯⋯我有興趣的書類,還會特別支持在地獨立出版。賣書之外還弄了吧台,讓客人能在這裡喝茶看書,也提供空間讓藝術家辦展、週末也會在這裡舉辦新書講座或教學課程。

今年十月,我還在對面的公園舉 辦大型兒童劇活動,邀請「SHOW 影劇團」演出,辦完之後覺得,心裡想要達成的事情都漸漸逐一完成。

如果沒有以前在工作上的努力,是沒有辦法奠定現有的專業技能,我很感恩過去所累積的實務經驗及人脈,對我現在的幫助很大。其實經 營書店,錢並非是最大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自 己的熱情能不能夠持續下去,堅持開店的理想。每天和店裡的客人聊天互動,就是我精神 上最大的力量,這也是社區型書店的特色,不 只是我帶來文化,同時也是客人締造了這間書 店的成長。▍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