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它的生活感 創作題材用不完

口述=陳小麥、米奇鰻

陳小麥為CAMPOBAG負責人。CAMPOBAG起源於05年台 灣首個原創市集「CAMPO生活藝術狂歡節」,08年正式成 立,去年進駐大稻埕URS155。米奇鰻為駐村創作漫畫家。

撰文=謝雨珊 攝影=李盈霞

URS155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 155 號 02-2552-0349 www.facebook.com/ cookingtogether155

 

05 年,我在「CAMPO 生活藝術狂歡節」裡 面當工作人員,覺得「市集」這件事帶給很多 人很大的存在滿足感。我那時還在念廣播電視 學系,看到這些正在創作的人,大家眼神都閃 閃發光,就覺得自己也很想跟他們一樣,所以 05 年開始,就一直跟創作人到處擺攤。這種 遊牧式移動的方式,非常適合年輕人如我們。

經過這些年我感覺到,「創作」對很多創作人 來講,它原本也許是興趣,然後變成工作, 現在變成我們賴以為生的事業。所以有一個空 間,某種程度上是一個承諾,承諾我們以「創作」為一輩子的職業,甚至是志業。

CAMPOBAG 是因為申請了台北市都更處的 URS 計劃,才進來大稻埕這個街區。URS 意 思是「都市再生前進基地」,我們在迪化 街,155 是我們的門牌號碼,所以這個計劃叫 URS155。

記得要進駐之前,有個禮拜天我來到城隍廟, 看到男男女女在拜拜。坐在永樂廣場,福至心靈就想到四個字:「成家立業」。人一輩子其實就是求個成家立業,每個人定義不同。有人是結婚生小孩,有人是找到這輩子真正想做的 事,全心全力追求目標。我當下感受到,希望 賦予 URS155 的意義就是,成為創作人成家立業的基地。

而這個基地的概念叫「Cooking Together」, 我們想要 Cooking ideas 跟 Cooking food。吃吃喝喝這件事,其實就是人的本性。應該說是天性,一定得吃吃喝喝你才能活下去。我們希望藉由吃吃喝喝迪化街的食材,讓大家在過程中去聊、去玩、去跟創作為伍。

我們每個月舉辦「好味食堂」跟「好味食驗室」,搭配二十四節氣。兩個活動都會找迪化街上的老闆來,為我們解說店裡賣什麼食材, 然後把它運用在料理中。我們還會帶民眾去逛他們的店,進到店裡跟老闆認識。我們在這邊其實有點不像是在工作,不是想像中的辦公室形態,更像是在生活中去工作,工作中去生活。

對大家來說,這個老房子不是一間很漂亮的 Gallery 或是有冷氣的辦公室,在這邊工作或生活,某種程度,你的確要去適應這個地方。 最實際的問題,我們下午四、五點就開始有很多蚊子。一樓沒有冷氣,大家可能也是會滴 汗。對創作或生活來講,它並不是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但另一方面,你也可能有機會跟這個在地連接得更緊密。

像我們隔壁的中藥店阿姨,已經像是我們的管家,三不五時會來幫我們檢查冰箱有沒有冰塊。因為我們常辦活動需要冰塊,她都知道哪 裡可以買到最便宜的,一大包才五十塊。她們家的酸梅湯超好喝,她常會把酸梅湯拿出來, 「欸,等一下可以煮給客人喝。」

我們前陣子中暑,熱到不行,她還會免費義 診,幫我們刮痧。之前我們剛搬來,最大的問 題是不曉得怎麼丟垃圾。結果她姪子和清潔隊 很熟,告訴我們怎樣丟垃圾才正確。這種事, 講講好像沒什麼,可是當有個人幫你解決問 題,就會覺得,「啊,原來這就是生活。」

這邊常辦很多藝術展覽或活動,因為我們沒有在賣東西,迪化街老闆們會覺得,「啊你們這樣能夠養活自己嗎?」他們的觀念是,開店就是要做生意。所以開店,你不買賣東西,單單只展示畫作是為什麼。我們讓他們明白,原來有個不一樣的模式在這個街區裡面。

在這邊也會看到很多過去生活裡不會見到的景 象。像迪化街這邊的下貨很奇妙,路很窄, 他們會停在路中間就開始下貨。可能做生意習 慣這樣,很難想像這裡是台北。在這邊騎腳踏 車,卻有種「不會撞到」的奇妙安全感,因為 每個人到這裡都會開得非常慢。在這邊可以感 受到歷史的縮影。

在大稻埕,你會看到每個人真的都很努力在工 作,上貨、下貨、買賣,每天都一樣,但你會 覺得他們很規律。這個規律是一個很平凡的、 很平淡的幸福。

我以前從沒想過迪化街是一個可以生活的地方,到現在會想,「欸,也許可以搬到這附近。」因為我工作的狀態非常忙碌,事情很多很雜,但我在大稻埕工作跟生活,卻讓我有機會去嘗試找到那個平衡點,也許是一個小時去騎腳踏車的時間 ,這點我覺得還滿酷的。

米奇鰻是自傳型漫畫家,他習慣把生活經歷用 漫畫整理出來。他來到大稻埕駐村,題材多 到用不完。我們發現,這邊很多有錢的商人在 六、七十年前就留學日本、法國去學畫。這很 不可思議,彷彿是種特殊巧合,過了這麼多 年,結果現在有一群沒錢的年輕人進來這裡, 還是在弄創作,想用藝術回饋這個街區。▍

Leave a Comment

Left Menu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