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開店想法 酒是一扇認識世界的窗
口述=王靈安
TRIO酒吧負責人。年少因打工開始接觸餐飲業,後到紐約考上調酒執照做了一個酒保。至今工作都不離酒。開店之餘,替洋酒公司做教育訓練及推廣品酒。

1987 年,我從紐約回台灣,剛好遇到公賣局開放洋酒,開始接觸洋酒推廣訓練,一做就做了快 25 年。這些年,我開過幾間酒吧,第一間酒吧「南方安逸」開在台北市金華街的巷子裡,那時候,台灣的酒吧風格比較洋派,單純喝酒、吃東西的酒吧不多,南方安逸營業到深夜,不知不覺就變成不少媒體界、文化圈的朋友在深夜下班後聚會放鬆的地方。
南方安逸一開十幾年,結束後,2003 年到 2008 年,我到洋酒公司做品牌訓練,這五年,剛好是台灣飲酒市場轉變的重要階段,酒商開始有計劃地推廣不同的酒,讓喝酒不是只有 一瓶一瓶眾人豪飲拼酒的方式,而是可以用調酒,教育消費者細細品嚐不同酒類風味,更多種類的酒被認識,也讓喝酒的年齡年輕化,慢慢地品酒進入大眾的飲食生活裡。
2009 年到現在,我開了三間酒吧,酒是 bartender 和客人之間的溝通,很多客人上門都會問bartender「你覺得我適合喝什麼?」因此需要訓練 bartender 除了酒的知識外,還有能夠和不同的人互動,不過,也有很多人會以為到酒吧就是和 bartender 聊天,可以講心裡的鬱悶,但是其實並不是這樣。以前開店的時候,覺得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比較濃,因為生活比較單純,一起開瓶酒,和幾個朋友慢慢喝,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透過「一起喝酒」這件事慢慢累積。但是現在酒吧愈來愈多,客人的流動便快速,甚至吧台上也沒有交談,都在低頭一邊玩手機一邊喝酒,所以酒和人之間情感也變成流動的、有很多選擇的。
喝酒的人,大致有兩大目的,一是可以讓人愉 快、放鬆、甚至暫時跳脫心靈的困境;另一塊則是飲酒的口感。所以,我的酒吧空間規劃和 酒單,也會依據不同的環境,同時提供這兩種 服務。像 TRIO 華山店的建築物空間比較狹小, 酒吧高度刻意降低,讓 bartender 和客人更容易 互動。門口的開放式的吧台,則提供外帶服務, 更容易接觸園區的遊客,還可以外帶餐點在戶 外用餐。同時,我們也提供更為精緻的酒,像是單一麥芽威士忌,這種有細節需要細細品嚐的酒,讓客人可以好的空間氣氛下,品嚐酒的香氣、口感、餘韻。
現在喝酒的人很重視知識性,會先找關於這支酒的分析。但是我覺得經驗值的累積也很重要, 就像我現在知道什麼時間喝什麼酒是最開心的。 我常被朋友請去吃飯,他們會很期待我介紹的 酒,但是口感是很主觀的,只是透過我的介紹, 讓他感覺到這個酒是有細節的,有被品嚐的價值,喝酒的時候就會多用點心去感受。
我自己的生活少不了酒,雖然有些時候喝酒是 為了工作,但是,有時候仔細地品嘗酒的味道, 是為了休息和放鬆。而且喝酒是沒有階級、沒 有國界的事,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只要你懂得喝好酒,到全世界的酒吧都不會擔心出醜。 會點酒、懂得在得在什麼時間喝什麼酒,是很 有趣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