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
影評人,曾任報社記者,現任職影城。定期在部落格「愛護你的膝關節」,分享電影心得與 冷知識。著作《這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撰文=潘怡帆
攝影=李盈霞
一切就起源於大二買了一本筆記本,我隨興地 在上面寫下看完陳玉勳《熱帶魚》的電影心得, 結果竟被同學嫌棄寫得太爛,心有不甘,從此 陸續記錄下自己的電影心得。
1999 年網路還沒有部落格,朋友建議下,將 文章貼上中華電信討論區,雖然那裡大部份都 只是打屁閒聊,但偶有比較認真的文章出現, 就容易被注意到。當時討論區有位很出色的影 評人「牛頭犬」注意到我,於是介紹我到春暉 電影公司幫忙。雖然還是大學生,但為了賺錢 貼補生活,就跑去幫忙翻譯、寫文案。大四課 比較少,我幾乎當正職做了,還企劃過影展、主編《絕色星球報》,不斷逼自己多看多學。
說起來我的起步不算早,在踏入電影公司之 前,一年可能還看不到五部片,當時一心只 想著要當體育記者,沒想到最後因緣際會走 進了電影圈。離開電影公司之後,做了近八 年的報社電影記者,如今在影城擔任公關及媒體發言人,而我現在經營的部落格,也是 幾年前無心插柳創立的。
雖然一切好像都是誤打誤撞,聽起來不太浪 漫,但是人生不就是由一連串的偶然與巧合 堆疊而成嗎?時間點到了,就做了、就寫了。
而且撰寫電影心得的一大樂趣,就是藉由電 影來為自己留下一些紀錄,畢竟人生每段時 期的感想與筆觸都不盡相同。
電影對我而言,展現了平淡生活節奏以外的 激昂,觸發我對人生的各種想像。譬如《偶 然與巧合》就令人嚮往愛情的各種可能性; 《三個傻瓜》中對教育的反思則給了我很大 的衝擊。所以電影不只是虛構,也是社會文 明的鏡子,還能反映出真實的想望,讓人發 現更多超越標準答案的選項。
有些電影我會重看好幾次,第一次往往為電影 創作者孔雀開屏般的美景所震懾,第二次就去 思考背後的意義,同時也去看觀眾們的反應。 譬如伍迪艾倫的片充滿知識分子的憤世嫉俗, 用幽默將犬儒包裝成尖酸的玩笑,一般觀眾未 必很快就能接收到;然而像最近的《尋找甜秘 客》,不論是誰,都很容易為片中藝術家的獨 特氣質感染。沉浸在愉快的氣氛中,享受觀眾的歡笑,生活就像又被充電了一次。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是對我影響最深的電影,這部片各種古靈精怪的淘氣橋段,在以往愛情片中看不到。文明人很難放手去幹些不正經的事情,而動畫或電影的童趣元素,就比較能夠令人卸下心防,發現偶爾惡作劇其實也無傷大雅,還能打破生活的平庸。要是可以成 為電影中的誰,我想成為史迪奇,只要搗蛋就好,都不用負責。
電影就是最平價的藝術品,也是我人生的公約 數,得以從中獲取共鳴與感動。不然我們幹嘛 看電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