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虎&勾子】以星空為天 跟貓咪一起旅行 用羊毛氈編織出共同生活的樣子

Cover story Meow and Bow-Wow

文 鄭雅文

攝 韓承燁

小虎 羊毛氈創作藝術家,經營品牌「tiger milk」,笑起來會露出可愛的虎牙。與白貓「勾子」一起住在鶯歌,每天早上一定要自己做早餐。

 

小虎與白貓勾子一同生活了五年,相處久了,小虎也創作出許多關於貓的作品,肩上的背包即是以勾子為形象製作。
小虎與白貓勾子一同生活了五年,相處久了,小虎也創作出許多關於貓的作品,肩上的背包即是以勾子為形象製作。

 

 

 

 

 

 

 

花蓮石梯坪的海邊,種了一大片稻米,五年前,我剛好與朋友旅行經過這裡,在阿美族的聚落裡,看見一隻全身雪白的小貓,大概才兩個月大吧,在巷子裡鑽進鑽出,旁邊都是兇猛的狗,有著一雙藍眼睛的牠,真的好美,便決定將牠帶回家一起生活。

我問朋友阿美族語「白」該怎麼說?他們告訴我:「Kohcal」,音節唸起來有點像「勾子」,那我就叫牠勾子吧。

勾子與我回到臺北的家。當時我和朋友在板橋合開了一間兒童美術教室,在教學期間,需要開發各種美術媒材,我開始研究起羊毛氈,柔軟的羊毛經過反覆扎針成了質地堅實的形狀,我對此著了迷,越做越多,從一開始的小包包,到後來漸漸發展動物系列作品。每當我創作時,勾子就在旁邊,牠喜歡窩在充滿羊毛的紙箱裡,有時也會趴在桌上看我,有牠陪伴著很安心。

時間久了,發現自己其實並不真正認識生活的島嶼,也希望在創作上獲得更多養分,於是在今年五月,我決定環島,結合旅行、生活與創作「三位一體」,向居住在臺灣各地的師傅學習針織技藝。出發前,我以勾子為形象做了一個羊毛氈娃娃,並縫了件小衣服,原先是想帶著這隻羊毛氈勾子環島,但後來想了想,把勾子放在家裡五個月也不是辦法,於是便一人一貓環島去了。

我開車帶著帳篷,每天都在想今晚該去哪洗澡?該在哪兒紮營?旅行其實充滿挑戰,一開始很怕勾子會不見,所以我就算睡覺也會鏈著牠,結果牠不開心地朝我嘶吼,我很難過地哭了,因為牠從未這麼對我。

 

來自海邊小鎮的勾子,有著一雙美麗的藍眼睛,對於大自然毫不畏懼,好奇地到處探索。
來自海邊小鎮的勾子,有著一雙美麗的藍眼睛,對於大自然毫不畏懼,好奇地到處探索。

 

後來請寵物溝通師朋友和牠聊天,「要相信我。」這是勾子想說的話。此後我試著把繩子解開,讓牠可以自由在帳篷內外活動,隔天醒來,發現勾子就窩在我的懷裡,就算我一時找不到牠,只要對外喊牠的名字,便會聽見牠喵喵叫地跑回來

因為勾子,這趟旅行我不再是一個人。牠陪著我走過臺灣各個地方,途經花蓮水璉時,我停下來向當地的朋友學習草木染,從採集原料、柴火燒煮、媒染變色到翻動線材,每個步驟都是親手製作,鮮紅色的檳榔子,淡黃色的福木,皆是取材自大自然的色彩,散發出渾然天成的美,讓我非常震撼,也拓寬創作視角。

喜歡大自然的我,不再續租臺北的屋子,回到了鶯歌。比起臺北緊湊的生活節奏,這座小鎮的步調緩慢,讓我多出更多時間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看著勾子與牠的貓朋友們,我開始想像牠們的生活,以「免燒陶」做了一百隻不同的貓,每隻貓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個性,像是相約在公園長椅上聊天的小花與花花,還有一定要讓主人先摸摸,對同類嫉妒心強的Kiki ……其實貓就像人,有著自己的個性,看著這些貓,就好像看見了自己,也看見了生活周遭各式各樣的人們。

和勾子生活的每一天過得很簡單也很充實,每 天十點起床,我會自己做早餐,一顆馬鈴薯、 一顆蛋、一片沾著花生醬的烤土司,炒些菇類和玉米筍,再沖一杯咖啡,吃飽就一路上工到晚上,勾子愛吃人類的食物,有時也會偷走我的早餐。當我出門買東西牠也想跟,很活潑很親人的一隻貓,就算朋友來訪也可以自在地和人相處。

從前我其實是很怕動物的,但自從養了貓之後,對於牠們不再感到懼怕,創作也開始出現各式各樣的貓狗和動物,許多人看到我的 作品都會想起自己的寵物,其中有些人,會 請我訂製已離世寵物的羊毛氈,復刻對牠們的思念。對我而言,貓不只是寵物,更是朋友與家人。●

發佈留言

Left Menu Icon